回望2021山东资本市场:淄博、威海、济宁等市实现科创板零的突破7县区有了上市公司
1月25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证监局副局长张兆兵介绍2021年山东资本市场运行情况。据张兆兵介绍,2021年山东资本市场运行稳中向好,企业上市和直接融资成效显著,既有“量”的增加,也有“质”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从山东辖区(不含青岛,下同)来看,25家新增上市公司中,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超过六成。同时,地区分布更加优化,商河、青州、汶上、利津等7个县区实现了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淄博、威海、济宁等市实现科创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山东企业积极把握注册制改革机遇,加快上市步伐,去年全年企业上市工作呈现“数量多、质量高、结构优、后劲足”的特点。
“从山东辖区数量上看,2021年25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为历史蕞好水平;募集资金210.73亿元,创近十年新高。”张兆兵表示,从质量上看,新增上市公司质地普遍较好,成长性明显。
2021年三季报显示,山东辖区新增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的中位数为26%,七成以上的企业增长率在15%以上;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中位数为16%,六成以上的企业增长率在10%以上。
从结构上看,山东辖区新增的25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化工新材料、机械装备、医药生物等行业,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超过六成,过去传统产业为主的上市公司结构持续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各区域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迎来重大突破。其中,商河、青州、汶上、利津等7个县区实现了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淄博、威海、济宁等市实现科创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来自山东证监局的蕞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山东辖区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12家,总市值3.2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市值超千亿的有4家,超百亿的有77家。
根据三季报,辖区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0万亿元,同比增长16.28%;实现利润总额1648.55亿元,同比增长61.02%,利润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稳中向好,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排头兵’作用日益凸显。”张兆兵表示,上市公司更加善于利用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分拆上市等工具,进行资本运作。
2022年,山东后备上市资源如何呢?根据山东辖区数据,截至2021年底,拟上市公司共有128家,其中已过会10家,在审核26家,在辅导92家。山东“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较为稳固,上市后劲仍较足。
上周,证监会召开了系统工作会议,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深化改革攻坚。今年,山东证监局又有哪些新的工作部署?
“总的思路是把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稳’字贯穿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加强监管执法等各个方面。 突出‘稳字当头’,既要在‘稳增长’上加大工作力度,也要在‘稳市场’上守住底线。”张兆兵透露,今年,发行审核注册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将进一步提高,IPO、再融资继续保持常态化。去年成立的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今年将逐步扩大规模,对山东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是重要机遇。
据了解,今年,山东证监局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辅导验收效率,重点支持“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服务效果。同时,组织开展境外上市专题培训,督促证券公司提高境外上市融资服务能力。
监管方面,山东证监局将继续加大检查执法力度,持续扩大现场检查覆盖面,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对重大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及时遏制清理一些苗头性风险隐患,推动形成各方归位尽责的市场生态。
原标题:《回望2021山东资本市场:淄博、威海、济宁等市实现科创板零的突破,7县区有了上市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