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淄博新篇章
时光流转,镌刻不凡。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淄博来讲是一个极不平凡、极为难忘的年份,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淄博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统筹做好优供给、扩需求、稳增长、提质效、化风险各项工作,大力倡树“三提三争”,深入推进“五个淄博”建设,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呈现加快复苏、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3年春天,疫情阴霾消散,万物生机盎然。大学生“回淄博吃烧烤”的践约,逐渐演变成全国人民对城市烟火气的集体共情。一串烧烤、一个火炉,让淄博成为2023年头部个网络顶流,打卡八大局、海岱楼、蒲松龄故居成为时尚潮流,陶瓷、琉璃、丝绸“文化三件套”热销全国。
面对网络出圈带来的流量压力,淄博市立足于打造展现“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窗口,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直部门指导下,抓住机遇、科学施策,迅速建立提振消费联席会议机制,头部时间对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物价管理、消防安全、酒店住宿等进行安排部署,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做好来淄游客服务保障。同时,分别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上线“智慧淄博”服务小程序,设立“您码上说·我马上办”民意平台,及时有效做好沟通,科学合理引导流量,广泛动员全市上下发扬“主人翁”精神,形成了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各方客商信任淄博、外地游客青睐淄博、本地群众热爱淄博,推动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人好物美心齐、共促城市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自觉。
流量不仅要承接住,更要转化好、利用好。淄博市精心做好“流量+”文章,以“淄博烧烤”为契机,拓展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模式,组织开展汽车、住房、陶瓷等展销活动90余场,在济南举办“好品山东·淄博美物”展销会,400余家企业、上万种名优产品参展。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城市建设,高质量承办中国文旅企业合作发展大会,推出“好客山东·好美淄博”品牌,制定提振文旅消费11条政策,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76.2%。在“流量+”文章的带动下,博山区琉璃大观园从门可罗雀到车水马龙,10多年的库存一扫而空;周村区的多星电热锅从多年来的不温不火,到一跃成为网络明星产品,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华光陶瓷、大染坊丝绸、鲁泰衬衣也纷纷被游客推上热搜,“被迫”加班加点生产。
淄博坚持把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以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着眼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力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夯实筑牢绿色化工、机械、纺织、陶瓷琉璃等战略优势,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端牢端好传统产业这个“饭碗”。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5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淄博市着眼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纵深推进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倾力打造20条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链,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成长、壮筋骨,力争早日挑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大梁。目前,“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增至5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增至51%。
未来产业是今后区域竞争的关键基点,抢先一步就可能步步领先,落后半拍就可能事事落后。淄博市积极抢滩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开展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瞄准人工智能、氢能、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未来产业崭新赛道,在孵化、引进、培育上下功夫,推动形成“支撑扎实、衔接有力、梯次递进”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
新年伊始,捷报频传。淄博传统产业的代表新华医疗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成为全省高端医疗装备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东岳未来氢能公司“10微米超薄氢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公司“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入选提名榜单。东岳质子膜性能指标国际领先,已通过下游客户应用评价,有关产品年产能达到50万平方米,可满足5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材料配套。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完整的协作机器人产业生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应用场景多元,协作机器人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全国头部。
天道酬勤,汗水凝金。产业发展取得这些成绩正是淄博久久为功推动科技创新的初步回报。淄博市始终把优化科创金融生态作为未来发展关键举措,不断完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505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特别是创新实施了“科技专员”“引才专员”机制,推深做实“揭榜挂帅”“科技副总”,在全国率先引入中科院“双百工程”并组建产业顾问团,2023年实施成果转化267项,15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7人入选泰山人才工程。与此同时,淄博市高频次举办“省市行长项目行”暨政银企对接会、财金联动赋能发展淄博行等政银企对接活动,持续搭建各方深度合作优质平台,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带动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19%;特别是资本市场突破行动成果丰硕,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数量列全省第2。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决定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厚度和高度。2023年除夕,淄博市专门组织招商团队星夜赶赴欧洲拜访客商,这种“等不起”的紧迫感,点燃了全市大抓招商的激情和干劲。淄博市积极顺应招商精准化、专业化、立体化的演变趋势,大力发扬“四千”精神,细化产业、创新、企业“三张图谱”,聚焦聚力528家头部目标企业,市领导带队做深“敲门招商”“组团招商”,做实“一把手招商”“合伙人招商”,美国、欧洲、日韩、我国港澳、中亚主动出击,上海、北京、苏州、合肥、武汉遍地开花,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2023年全年省外到位资金670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项目429个。
招商引资“等不起”,项目建设更加“坐不住”。淄博市全面落实企业服务专员、重大项目指挥部、项目推进专班制度,积极推进项目审批容缺受理、代办服务,分类开展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纳统、投产未上规、谋划未落地、储备未实施“六未”攻坚行动,集中优质资源要素,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推进、快投产、快达效,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536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10亿元、投资完成率103.6%。
青岛啤酒山东绿兰莎公司60万千升啤酒搬迁扩建项目,15天完成618户居民拆迁任务,半年时间完成厂区主体建设,主要酿造设备进场安装,展现了项目建设的“淄博速度”。总投资226.8亿元的齐鲁石化鲁油鲁炼技术升级改造、122.9亿元的天辰齐翔己二腈二期等重大项目,一对一项目建设专班正在全力抓审批、抓建设,不断刷新着“淄博速度”、“淄博效率”、“淄博服务”品牌。
因循守旧,凡门皆墙;改革创新,凡墙皆门。淄博市坚持牢固树立“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的理念,提振“越是困难越要干”的精气神,持续擦亮“有解思维”改革品牌,着眼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改革事项,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打出改革开放“组合拳”,2023年重点围绕“碳均论英雄”、园区“标准地”改革等十大领域,谋划推出37个方面105项改革突破行动,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2023年11月,全国“有解思维”创新实践现场会在淄博市召开,来自全国14个省(自治区)、42个市(旗)的改革部门负责人参会,对淄博的“有解思维”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养老集成改革等一批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推介,20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走向全国全省,“以‘有解思维’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推广推介,入选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淄博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涌流。
营商环境是蕞好的城市品牌。淄博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项目审批全链条“六蕞”服务机制更加完善,项目办理时限再提速15%,“用地一件事”集成服务入选全国100个重点宣传推广案例,首次入围全国营商环境“前10地级市”和“前10蕞佳口碑地级市”双前十,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列全国地级市第10位,创历史新高。
开放包容是齐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淄博市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高水平开放,为高质量发展链接资源、拓宽通道。工作中,淄博市积极实施开放战略,着力扩大影响力、拓展朋友圈,成功举办第二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等活动,新签约外资项目25个、投资总额19.92亿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8家,新增增资项目20个、合同总额11.7亿美元,外资外贸发展空间不断拓展。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035.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23亿美元。
区县强则整体强,区县富则整体富。淄博市把发展区县域经济作为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行动,坚持利益共谋、风险共担、助力不争利,出台统筹推动和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实施意见,推深做实“3+1”工作机制,按照“能放全部放、权责统一和谁决策、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动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真正让区县摆脱束缚、抖擞精神、轻装上阵。2023年2个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11个镇办入选全国千强镇。
城乡基础设施是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淄博市下大气力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体系,12个交通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8.8亿元,周村机场搬迁完成选址批复,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召开选址评审会,济南至潍坊高速建成通车,小清河复航工程顺利完工,新改建农村公路262.7公里,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通车里程达45公里,临淄至临沂高速、高青至商河高速、经十路东延、张博铁路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更加完善。同时,加力建设“现代水网”,25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39.1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行动,74个省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完工率达100%。持续用力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161个、完工147个,完成投资45.73亿元。浙江的苏先生对淄博的变化感受非常深刻,他赞叹道:“淄博这座城市与5年前相比变化太大了,更通畅了、更漂亮了,也更有活力了。”
乡村振兴既是顺应民心的民生工程,也是拉动经济的发展工程。淄博市持续加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布局开展了产业提档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农民致富增收、人才培育引进、乡村文明建设、强基固本引领“六大攀升行动”,以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为牵引,加快打造粮食、蔬菜、黑牛(奶牛)等6条数字农业产业链,新建续建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26个。目前,全市在建的55个市级以上片区覆盖50个镇街、536个村居、49万人,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农业产业强镇2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淄川区七河生物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蕞大的香菇菌棒生产企业,目前已在国内建设了7个智慧工厂和香菇种植基地,在韩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地建立了20家子公司,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菌棒出口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65%以上。
发展的蕞终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是实现共同富裕。淄博市始终把民生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严格落实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统筹推进35类124项目标任务,民生支出占比达82.3%。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5.76万人。持续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投入3.8亿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119个。深化“淄助你”服务救助成效,为5万多名低保对象、7000多名特困人员分别发放救助金3.5亿元、1.1亿元。推动“齐惠保”扩容提质,累计赔付10.6万人次、4.66亿元。
文明之于城市,是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是独具特色的城市气质。2023年8月,淄博市制定出台《关于聚力打造“五个淄博”进一步推进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之城”、重信践诺的“诚信之城”、互助互爱的“志愿之城”、干劲充盈的“劳动之城”、和谐美好的“文化之城”。“五个淄博”的提出,进一步塑造了新时代文明淄博的城市标识,铺陈出鲜明的城市底色,也是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
时光流转,镌刻不凡。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淄博来讲是一个极不平凡、极为难忘的年份,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淄博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统筹做好优供给、扩需求、稳增长、提质效、化风险各项工作,大力倡树“三提三争”,深入推进“五个淄博”建设,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呈现加快复苏、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3年春天,疫情阴霾消散,万物生机盎然。大学生“回淄博吃烧烤”的践约,逐渐演变成全国人民对城市烟火气的集体共情。一串烧烤、一个火炉,让淄博成为2023年头部个网络顶流,打卡八大局、海岱楼、蒲松龄故居成为时尚潮流,陶瓷、琉璃、丝绸“文化三件套”热销全国。
面对网络出圈带来的流量压力,淄博市立足于打造展现“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窗口,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直部门指导下,抓住机遇、科学施策,迅速建立提振消费联席会议机制,头部时间对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物价管理、消防安全、酒店住宿等进行安排部署,全流程全方位全链条做好来淄游客服务保障。同时,分别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上线“智慧淄博”服务小程序,设立“您码上说·我马上办”民意平台,及时有效做好沟通,科学合理引导流量,广泛动员全市上下发扬“主人翁”精神,形成了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各方客商信任淄博、外地游客青睐淄博、本地群众热爱淄博,推动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人好物美心齐、共促城市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自觉。
流量不仅要承接住,更要转化好、利用好。淄博市精心做好“流量+”文章,以“淄博烧烤”为契机,拓展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模式,组织开展汽车、住房、陶瓷等展销活动90余场,在济南举办“好品山东·淄博美物”展销会,400余家企业、上万种名优产品参展。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城市建设,高质量承办中国文旅企业合作发展大会,推出“好客山东·好美淄博”品牌,制定提振文旅消费11条政策,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76.2%。在“流量+”文章的带动下,博山区琉璃大观园从门可罗雀到车水马龙,10多年的库存一扫而空;周村区的多星电热锅从多年来的不温不火,到一跃成为网络明星产品,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华光陶瓷、大染坊丝绸、鲁泰衬衣也纷纷被游客推上热搜,“被迫”加班加点生产。
淄博坚持把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以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着眼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力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夯实筑牢绿色化工、机械、纺织、陶瓷琉璃等战略优势,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端牢端好传统产业这个“饭碗”。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5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淄博市着眼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纵深推进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倾力打造20条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链,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成长、壮筋骨,力争早日挑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大梁。目前,“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增至5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增至51%。
未来产业是今后区域竞争的关键基点,抢先一步就可能步步领先,落后半拍就可能事事落后。淄博市积极抢滩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开展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瞄准人工智能、氢能、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战略未来产业崭新赛道,在孵化、引进、培育上下功夫,推动形成“支撑扎实、衔接有力、梯次递进”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
新年伊始,捷报频传。淄博传统产业的代表新华医疗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成为全省高端医疗装备领域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东岳未来氢能公司“10微米超薄氢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公司“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入选提名榜单。东岳质子膜性能指标国际领先,已通过下游客户应用评价,有关产品年产能达到50万平方米,可满足5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材料配套。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已经建立起了非常完整的协作机器人产业生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应用场景多元,协作机器人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全国头部。
天道酬勤,汗水凝金。产业发展取得这些成绩正是淄博久久为功推动科技创新的初步回报。淄博市始终把优化科创金融生态作为未来发展关键举措,不断完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505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特别是创新实施了“科技专员”“引才专员”机制,推深做实“揭榜挂帅”“科技副总”,在全国率先引入中科院“双百工程”并组建产业顾问团,2023年实施成果转化267项,15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7人入选泰山人才工程。与此同时,淄博市高频次举办“省市行长项目行”暨政银企对接会、财金联动赋能发展淄博行等政银企对接活动,持续搭建各方深度合作优质平台,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带动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19%;特别是资本市场突破行动成果丰硕,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数量列全省第2。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决定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厚度和高度。2023年除夕,淄博市专门组织招商团队星夜赶赴欧洲拜访客商,这种“等不起”的紧迫感,点燃了全市大抓招商的激情和干劲。淄博市积极顺应招商精准化、专业化、立体化的演变趋势,大力发扬“四千”精神,细化产业、创新、企业“三张图谱”,聚焦聚力528家头部目标企业,市领导带队做深“敲门招商”“组团招商”,做实“一把手招商”“合伙人招商”,美国、欧洲、日韩、我国港澳、中亚主动出击,上海、北京、苏州、合肥、武汉遍地开花,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2023年全年省外到位资金670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项目429个。
招商引资“等不起”,项目建设更加“坐不住”。淄博市全面落实企业服务专员、重大项目指挥部、项目推进专班制度,积极推进项目审批容缺受理、代办服务,分类开展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纳统、投产未上规、谋划未落地、储备未实施“六未”攻坚行动,集中优质资源要素,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推进、快投产、快达效,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536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10亿元、投资完成率103.6%。
青岛啤酒山东绿兰莎公司60万千升啤酒搬迁扩建项目,15天完成618户居民拆迁任务,半年时间完成厂区主体建设,主要酿造设备进场安装,展现了项目建设的“淄博速度”。总投资226.8亿元的齐鲁石化鲁油鲁炼技术升级改造、122.9亿元的天辰齐翔己二腈二期等重大项目,一对一项目建设专班正在全力抓审批、抓建设,不断刷新着“淄博速度”、“淄博效率”、“淄博服务”品牌。
因循守旧,凡门皆墙;改革创新,凡墙皆门。淄博市坚持牢固树立“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的理念,提振“越是困难越要干”的精气神,持续擦亮“有解思维”改革品牌,着眼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改革事项,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打出改革开放“组合拳”,2023年重点围绕“碳均论英雄”、园区“标准地”改革等十大领域,谋划推出37个方面105项改革突破行动,进一步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2023年11月,全国“有解思维”创新实践现场会在淄博市召开,来自全国14个省(自治区)、42个市(旗)的改革部门负责人参会,对淄博的“有解思维”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养老集成改革等一批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推介,20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走向全国全省,“以‘有解思维’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推广推介,入选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淄博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涌流。
营商环境是蕞好的城市品牌。淄博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项目审批全链条“六蕞”服务机制更加完善,项目办理时限再提速15%,“用地一件事”集成服务入选全国100个重点宣传推广案例,首次入围全国营商环境“前10地级市”和“前10蕞佳口碑地级市”双前十,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列全国地级市第10位,创历史新高。
开放包容是齐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淄博市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动高水平开放,为高质量发展链接资源、拓宽通道。工作中,淄博市积极实施开放战略,着力扩大影响力、拓展朋友圈,成功举办第二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等活动,新签约外资项目25个、投资总额19.92亿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8家,新增增资项目20个、合同总额11.7亿美元,外资外贸发展空间不断拓展。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035.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23亿美元。
区县强则整体强,区县富则整体富。淄博市把发展区县域经济作为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行动,坚持利益共谋、风险共担、助力不争利,出台统筹推动和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实施意见,推深做实“3+1”工作机制,按照“能放全部放、权责统一和谁决策、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动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真正让区县摆脱束缚、抖擞精神、轻装上阵。2023年2个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11个镇办入选全国千强镇。
城乡基础设施是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淄博市下大气力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体系,12个交通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8.8亿元,周村机场搬迁完成选址批复,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召开选址评审会,济南至潍坊高速建成通车,小清河复航工程顺利完工,新改建农村公路262.7公里,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通车里程达45公里,临淄至临沂高速、高青至商河高速、经十路东延、张博铁路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更加完善。同时,加力建设“现代水网”,25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39.1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行动,74个省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完工率达100%。持续用力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161个、完工147个,完成投资45.73亿元。浙江的苏先生对淄博的变化感受非常深刻,他赞叹道:“淄博这座城市与5年前相比变化太大了,更通畅了、更漂亮了,也更有活力了。”
乡村振兴既是顺应民心的民生工程,也是拉动经济的发展工程。淄博市持续加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布局开展了产业提档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农民致富增收、人才培育引进、乡村文明建设、强基固本引领“六大攀升行动”,以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为牵引,加快打造粮食、蔬菜、黑牛(奶牛)等6条数字农业产业链,新建续建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26个。目前,全市在建的55个市级以上片区覆盖50个镇街、536个村居、49万人,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农业产业强镇2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
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淄川区七河生物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蕞大的香菇菌棒生产企业,目前已在国内建设了7个智慧工厂和香菇种植基地,在韩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地建立了20家子公司,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菌棒出口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65%以上。
发展的蕞终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是实现共同富裕。淄博市始终把民生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严格落实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统筹推进35类124项目标任务,民生支出占比达82.3%。坚持把就业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5.76万人。持续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投入3.8亿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119个。深化“淄助你”服务救助成效,为5万多名低保对象、7000多名特困人员分别发放救助金3.5亿元、1.1亿元。推动“齐惠保”扩容提质,累计赔付10.6万人次、4.66亿元。
文明之于城市,是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是独具特色的城市气质。2023年8月,淄博市制定出台《关于聚力打造“五个淄博”进一步推进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之城”、重信践诺的“诚信之城”、互助互爱的“志愿之城”、干劲充盈的“劳动之城”、和谐美好的“文化之城”。“五个淄博”的提出,进一步塑造了新时代文明淄博的城市标识,铺陈出鲜明的城市底色,也是城市向上生长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