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变局 在新征程上展现淄博作为
“华池论剑”的墙上,写满了学员们对淄博市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认识、建议和启发。
“千名干部进名校”第八期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专题研修班的59名学员在浙江大学孜孜不倦、上下求索,12天的集中学习研修,16堂精尖课程,5次现场教学,6次分组研讨,3次思辨研讨,为学员们投身于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实践中充电赋能。
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外开放,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研修班上,浙江大学的几位教授从不同角度和切入点对国际国内形势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学员们对我市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时代背景有了深刻的理解。目前,淄博的开放氛围不够浓、国际化水平不够高。课后,市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赵红霞告诉记者,积极推进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措施之一,我们应在规范双语标识、完善外语咨询与服务网络、推进媒体双语建设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工作力度。
新时代,新征程。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描绘的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激励着全市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新阶段彰显淄博新担当、展现淄博新作为。
十多天来,学员们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用心用力投入到学习培训当中,思想境界、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模式得到了锻造和重塑。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新旧动能转换办专职副主任魏新军在小组讨论时说:“这次研修,听到的是相关领域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关于蕞前沿政策的解读和典型案例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比如在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方面远远不够,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载体的力度和成效远远不够,争取国家级重大政策的意识、行动和实际成效远远不够,培育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理念差距很大等等。现在的短板差距,就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所在。淄博要实现城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重塑辉煌,扩大对外开放是蕞重要的突破口,也是蕞具潜力的增长极。”
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共识在交流中凝聚。记者注意到,课堂上认真听讲、专心记录,课间与老师、学员沟通交流、深入探讨,甚至上下课路上、餐厅吃饭时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无不展示着淄博干部求知的渴望和良好的形象。听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合作转移中心副主任、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原局长许晋的授课,桓台县副县长郭凯对记者说:“我们淄博像许晋这样能在一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型人才太少了,学习政策浅尝辄止,缺乏‘挤’劲和‘钻’劲。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就要吃透精神,拿出灵活的措施。产业强则经济强,平台兴则生态优。要把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和构建开放产业新体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助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核心。”
无独有偶,对成为专家型干部,淄博综合保税区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陈战也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杭州自2009年就提出打造城市国际化,对城市经济、功能、形象进行了总体设计。黄宝连教授讲到的新制造业计划、城乡行政区划服从产业发展规划、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城市的有机更新,杭州国际化推进委员会,这些概念现在听来都觉得新颖,而这种创新发展的基因杭州早在10年前就开始植入机关干部的脑中。这就需要我们淄博干部从自己负责领域做起,成为本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和一流人才,就像义乌经验里讲的,问题倒逼、群众首创、改革才有回应,每个人都不能离开改革而独善其身,只有投身到开放型城市建设的洪流中去,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美好。
击鼓催征开新局,奋楫扬帆正当时。大家普遍感到,本次研修,既聚焦主责主业,紧扣淄博发展之需,也涉及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的课程,对下一步推动淄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破解对外开放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家纷纷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会把这次学习成果进一步消化吸收,切实运用到本职工作当中,愿为别人不为之事,能为别人不能之事,争当落实突破的“关键变量”,努力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