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微度假”点燃山城活力引擎
当“微度假”遇到乡村振兴会产生怎样的发展火花?在博山,城市“微度假”这个新兴产业,正在为山城打开上升空间、插上腾飞翅膀。
“好吃的美食多,好看的景点多,好玩的地方多,周末到博山‘微度假’的市民越来越多。我们老颜神美食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3月8日中午,站在老街入口那家排着长队的烧烤店前,博山老颜神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踌躇满志,根据计划,年底前,这里的西街要打造一条民俗长廊,东街也将规划一条时间跨度为1500年的山城历史文化街区。
在博山,一群有想法的年轻人,正在改变着这座沉寂久已的山城。近几年,博山区不断出台各种人才新政,吸引年轻人来山城创业的同时,还全力为他们创建好的发展平台,打造优质创业空间。以年轻人为班底,一支敢想敢干,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才雁阵”正在引领山城走向蓬勃新生,而年轻创业者介入蕞多的“微度假”也成为点燃山城活力的新引擎。
“老板,做个豆腐箱,来三份糗糕,再来份烤串。”老颜神美食街上,一家热气腾腾的小吃店窗口前,一位市民正在挑选着博山美食,小吃店老板看着面前排成的长队,脸上乐开了花。
看到王振过来巡检,老板一边打招呼一边不停地打包美食。“大姨,你家的食材已经入库了,抽空过去看看。”王振叮嘱她,一转身又进了一家火烧铺。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王振曾在北京打拼了几年。2019年,借着几个朋友的创业邀约,他回到故乡博山。“博山有好山好水,美食多,我们几个朋友就想着搭个团队,在预制菜产业上做点文章。”王振说,7个人一碰撞,创业的想法激情四射。现在,闻名四方的老颜神美食街就是他们头部个落地的项目。
利用闲置的农房,依托周边景区,他们将这条街重新规划,引入各类特色美食。王振说:“现在,这条街人流量越来越多,平均一天有2000多人来打卡消费,周末人流量更是翻上好几番。”
老颜神美食街也成了当地著名的网红景点。头部步迈出后,关于预制菜的创意一个接一个。王振说,作为鲁菜的发源地,他们想借着博山区委区政府全力打造的预制菜产业赛道,蹚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
“我们想把预制菜产业和博山的饮食文化融合在一起,弘扬博山餐饮文化的同时,也布局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富道路。”王振说,“我们准备把豆腐箱跟乡村振兴产业结合起来,做一个爆款,引领一个产业。”他设想,利用预制菜——豆腐箱,将豆腐产业引入附近村镇,形成豆腐产业村、产业镇,让博山饮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这群年轻人设想着,把博山预制菜做成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链,通过这种传统产业带动当地乡村发展致富,让未来的博山有活力有吸引力,将山城打造成市民的首选“微度假”基地。
与王振这群年轻人不太一样,博山区石马镇舜耕蔬菜合作社负责人陈红波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民。
他种植的“特色水果园”十分引人关注。香蕉、芭乐、杨桃……大棚里十几种南方水果长势喜人,园里一派“南国风光”。
“我们合作社现在有16座大棚,主要种植一些南方水果。”陈红波说,年轻时他一直有个南果北种的梦想。有一年,他去寿光参观农博会,当地的特色种植让他十分眼馋。
回来后,他就研究起了农业种植,目标直指“南果北种”。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和品种改良,他终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助下,引入了十几种南方水果,建起了产业园。现在,经过十几年发展,他们的合作社已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
在他的带动下,石马镇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建设南果北种基地,初步培育了芭乐、香蕉、火龙果、蜜柚等17种南方特色水果,并分散形成了四季葡萄、草莓、油桃等特色水果采摘园30余处。
“周末,来这里采摘游园的人可多了。”陈洪波说,今年合作社的收益有望翻番。
“这是丑橘吗?”信步走进一座大棚,树上几颗黄灿灿的果实压弯了枝头。“这是黄金贡柚,是橘与柚杂交的新品种,尝尝口感咋样?”陈红波一边向大家“解密”,一边随手摘下几个贡柚递过来。
“很多人都以为南方水果没法在北方种植,但实验证明,南果北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他说,虽然种植需要在大棚里,但北方昼夜温差大,种出的水果甜度更高,口感更好。
现在,陈红波这样的农业种植园在博山区已遍地开花,大批专业型人才下乡入村,在乡村振兴产业中大显身手。这也为新兴的“微度假”产业搭建起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今年2月15日,博山区召开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全力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总体谋划和部署。特色产业园的建设不仅搭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快车,也因借助新兴的“微度假”产业走上了产业融合的新赛道。
一群人,一个新产业,一条新发展赛道,正在让蝶变的山城成为市民“微度假”的首选之地。(淄博日报记者 董振霞 冯金金 汪利平)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