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做好乡村振兴“特”字文章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淄博市临淄区:做好乡村振兴“特”字文章
原标题:让特色成为优势 让优势转为效益 临淄区:做好乡村振兴“特”字文章
9月13日,走进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赵家村的葡萄大棚,一串串紫红葡萄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玛瑙般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
这两天,赵家村处处洋溢着喜气。原来,蕞近村里正对合作社的收益进行分红,不少村民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收益。
早在几年前,赵家村就建起了葡萄采摘园,虽然效益一直不错,但受天气、病虫害等因素影响,采摘园仍然存在一定经营风险。如何找到一个更加稳妥、能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的好项目,成了赵家村党支部书记于学武蕞关心的事。
利用村集体产业优势,依托硕冠、硕园两个婚宴综合体,打造“喜文化小镇”。思路定好了,于学武带领村班子立即行动起来,对照计划内容逐条落实。同时,为扩大村集体经济规模,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喜文化小镇”将周围东孙村的中式馒头、官道村的糕点等特色农产品也纳入消费产业链,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实现多村共富,并带动周边村庄200余人就业。
让特色成为优势,让优势转为效益。今年以来,稷下街道创新推行“万步工作法”,制定“1+3+N”工作路径,以制度约束,提高各村集体增收的紧迫感,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浓厚氛围。“我们按照有目标、有路径、有机制、有保障的‘四有’原则,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稷下街道党工委书记崔文斌表示,稷下街道还设立了每月7万元的“一网三联”专项奖励资金,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稷下街道已有23个村的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
稷下街道在村集体增收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临淄区对村集体增收整体谋划的成功实践。近年来,临淄区针对山区村体量小、资产少的特点,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电商带动作用,打造“边河味道”品牌,带动山区20多个村增收260万元;针对有闲置资源的村,加大盘活力度,去年全区累计盘活低效闲置土地714亩、闲散厂房院落7.6万平方米,带动村级增收450万元;针对没有富余资源的纯农业村,开展土地托管,每流转1000亩土地能够增加实际播种面积100亩以上,可增加村级收入12万元。
去年,临淄区378个村总收入2.51亿元,同比增加2700万元,村均增收7.14万元。其中,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18个,占比57.67%;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6个,占比30.69%。今年,临淄区将继续通过倡树“三提三争”,做好乡村振兴“特”字文章,力争在淄博市率先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大众日报记者 刘磊 通讯员 王聪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