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业名城淄博未来已来
作为曾经山东头部的淄博老工业城市是一个自然资源挖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淄博5区3县各区域资源鲜明,优势突出:张店是政治教育中心,博山的煤铁矿资源丰富,临淄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资源禀赋的理由,新中国成立后,淄博一直是国家能源战略的布点城市,1992年跨进中国市综合实力50强,但是以石油工业、建材陶瓷、纺织冶金味主导的支柱工业,无一不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以生存环境的恶化为代价,但经济的发展固然十有不可逾越的阶段性规律,但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资源环境不可再生性的危机感,越早认识,越会有蕞小的代价撬动蕞大调整空间的可能。1994年,借国企改革的风潮,淄博市委市政府已经发现问题,“陶土、煤矿资源之外的淄博发展方向。”稳健和精确成为淄博未来的提前布局的指导精神。如此“以环保保护为命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节能减耗为关键”,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升级传统行业、加快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发展思路,逐渐在实践中清晰起来。文明的进步向来依托于经济与精神的同转。企业层面,“义”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商业规范,而在城市经营层面,“义”要求城市经营者面对当下实利和未来虚益处,拿出精确判断执行的勇气。还天空以蓝色---“淄博老工业城市的新碧水蓝天计划”是“义”文化在淄博社会更广阔领域的衍生与延申。在2010年初淄博市发改委向淄博市第十三届人代会提供的上报材料中,记者看到:2009年淄博市整治污染企业2200多家,关停各类土小企业1200多家,148家重点耗能企业累计节能这和52万吨标志煤,化学需氧量,三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964吨和24466吨,上大压小,淘汰小火电,提前完成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要求。生态城市,成为淄博深度转型的方向。历史的原因,淄博具备典型的组团城市的特征,以往发展中各区的功能要么雷同重复,要么因为“投入力量不够足力量分散”而相互掣肘,难以蕞大化释放。但在“一核多辅”的现行总体区域规划下,“5年1500亿”的技改计划,将跳出之前以区域为布点的投入模式,所有侧重的将发展资金分配到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医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新兴优势产业中。通过集中部署,有效发挥11个国家级、省市级经济园区效能,以条以“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产业链+品牌运作”的淄博未来工业的主流模式。“淄博的崛起对山东意义重大”淄博市发改委副主任齐孝福表示,“文化传承塑造群体性格,淄博人谨慎而不盲动,但一旦拿定主意,执意务实而不图虚名。会一心一意将调整结构、转方式、务实创新坚持到底。”在这场自上而下推动的深度转型战略中,上下齐心、官民同力的氛围,酝酿着一种隐形的爆发力量。建成名副其实的“齐国故郡”、“工业名城”、“生态淄博”,在对淄博未来现代化城市生态经济发展趟路寻道,是为淄博的旧邦新命。”淄博市委外宣办主任傅斌的意见是:“淄博老工业城市,欲火重生再看未来。今天很好,明天会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