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地”聚变成“宝地”看沂源县南鲁山镇的“招商经”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线日,在沂源县南鲁山镇淄博创想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赵希娟指着一处正在生产的车间告诉记者:“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处闲置厂房,现在订单已经源源不断,客户都在排队催货。”谁曾想,如此火热的生产车间,去年还是废旧院落。
南鲁山镇以“腾笼换鸟”“变闲为宝”等方式,向闲置资源要土地、要税收、要效益,实现资产存量与投资增量的双赢,通过“零地招商”推动轧钢铸造等传统产业“柔性转型”。目前,已经有山东鲁顺宏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建长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嘉农食品有限公司等16个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南鲁山镇。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迅速掀起盯产业、抓招商、落项目、促品质提升的热潮下,南鲁山镇立足镇域基础和特色,运用有解思维求新思变,大胆创新方式、激发内生动力、用活闲置资源、自我成长壮大,对破解招商引资受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的难题作了有益探索,值得全市各级学习借鉴和大力推广。”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涛说。
破解“用地难题” 先练“零地招商”之术
南鲁山镇,位于沂源县西北部,地处鲁山之阳,沂河源头,由原土门镇和原三岔乡一部分合并而成,有“金、木、水、草”四大基础产业。其中,传统的轧钢铸造产业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低产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自去年以来,南鲁山镇成立“闲置资产”排查组,对全镇闲置资产、低效利用厂房、搁浅项目用地等“沉睡”资源进行拉网式排查,将闲置资源所在地理位置、占地面积、规格及结构、配套设施等信息登记在册,建立闲置资源数据库,实现闲置资源信息“一图清”,充分发挥“朋友圈招商”的优势。截至目前,共查明闲置土地42宗、1050亩。
围绕解决招商引资“寸土难求”发展制约和打破传统企业“低产低效”转型瓶颈,镇党委、政府坚决打破固有思维,加快推动认知迭代,转变发展思路和招商理念,创新探索出“零地招商”新模式,通过盘活废弃粮所、废弃学校、废弃宿舍等闲置资产,“一地一策”做活存量资源“增量”文章;对现有生产工艺技术落后、亟待转型的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或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转型发展,实现“增资增效不增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业态,结合发展“飞地经济”,真正实现不占用土地指标的招商引资。
巧做“无米之炊” 实现效益成倍增长
“零地招商”,不仅变“闲”为“宝”,也使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南鲁山镇主动走出去对接邀请“同链”企业,通过项目“嫁接”“联姻”等方式,激活“休眠”土地和厂房,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
南鲁山镇从关联行业入手,聚焦产业龙头,带着现有项目主动“上门”定向招商,鼓励投资者通过租赁、并购、转让、重组、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低效土地,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努力实现小微企业倍增、“小升规”企业倍增。目前,通过视频会等形式,在谈企业47家、已达成意向企业18家、落地投产企业16家。其中,山东卓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塑料包装项目已在2022淄博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沂源分会场)上签约。
借助“腾笼换鸟” 旧厂房焕发新生机
“有了现成的厂房,不仅大大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无形中也让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山东迅捷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光锋说。
南鲁山镇紧盯高耗能、高投入、低产能的“两高一低”企业,创新开展“企业敲门行动”,广泛了解有关企业发展和招商需求,“一企一策”制定转型方案。一方面,鼓励基础好、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加快推进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更新替代,实现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目前,宾晟铸造等6家企业已购置先进设备,正在规范标准化生产车间。
同时,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不占用土地指标的新经济业态,实现“无中生有”经济增长效果,目前,沂兴数源智能科技发展(山东)有限公司鲁山数字经济平台项目已签约落地。结合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探索推动农村闲置资产高效利用的实用措施,通过产权转让、权益转化、“以地养老”等方式,将分散的宅基地等闲置资产进行置换调整、连片整合,为发展规模产业打下基础。目前,已置换整合宅基地等分散资产33处。
站在南鲁山镇流水村位于半山腰的一片果园,向前望去,群山峻岭蜿蜒,美景尽收眼底。流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丙福,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沂源县投资促进发展中心主任李淑斌,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波,村、镇、县、市四级互动,就如何继续放大南鲁山镇存量资源优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共话乡村振兴好前景。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