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出“未来之城”新空间——淄博经开区破解低效用地难题推动园区优化升级纪实
江敦涛在听取齐故城国际文旅度假区项目策划方案汇报时强调着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造兼具民族性和国际化的龙头文旅项目腾出“未来之城”新空间
——淄博经开区破解低效用地难题推动园区优化升级纪实
□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掌中淄博
记者 田廷芳 通讯员 王伟 孙更生
自今年6月份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坚持从小切口入手,组织开展了“有解思维”工作案例评选推介工作,首次征集到118个创新思路举措、巧辟路径方法、优化体制机制的“有解思维”案例,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长期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蕞后根据征集案例的创新性、示范性、可复制推广性等方面,经专家组综合权衡、投票评选,确定了首批30个典型工作案例。
为宣传好、推介好这些“有解思维”典型案例,本报从今天开始特推出“‘有解思维’看淄博”专栏,敬请关注。
“经开区要建设未来之城”“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定力为未来发展留白”“要实行一次性、饱和式的开发建设模式”……
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淄博经开区功能区优化调整后提出的新目标。
站在淄博“南拓”的新征途上,如何打开“未来之城”建设土地发展空间?成为经开区领导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调查摸排、航拍锁定、标号建档……
“经开区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10.9万亩,其中能够拆迁的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2.3万亩。”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尚志胜说。
“向存量要发展空间、能源空间!”于是,一场以强度换空间,向存量要增量的“十大片区”拆迁战役,在经开区打响。
“这十大片区拆迁,涉及土地1.79万亩。”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承友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这种大范围的拆迁,在全市发展历程中属首次,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也并不多见。
“有解思维”天地宽。战役从正月初二正式打响:一把手挂帅督战、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机关干部协同配合、村级干部撸袖上阵……
——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充当征迁“先锋队”,在签订协议、搬迁拆除中做到先行一步、带头示范,集中优势“火力”、抢占制胜“山头”,全面打赢征迁战役。位于南家村的鲁中装饰材料城区域安全隐患大、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多部门多次联合整治均未彻底解决,成为10多年的“沉疴宿疾”。南家村党支部书记率领村“两委”成员主动找到工作组,率先签约、带头搬迁,并耐心细致地做其他业主的工作,用自身行动影响带动广大村民,仅用时30天,拆除商铺、仓库等380亩。
——以民为本。位于唐家山拆迁片区的淄博朕美石膏艺术制品有限公司是我国北方蕞大的石膏造型厂,占地面积40亩,搬迁前,该公司原址石膏存量有3000余吨,总价值3700万元。傅家镇动员各方力量,仅用5小时就帮其找到了一处占地面积10余亩的闲置厂房,该企业感受到了专班的服务与线天时间就完成了全厂新址搬迁。用“温度”“速度”“力度”,将征地拆迁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公正公平。拆迁矛盾的核心问题是各方利益平衡,准确把握利益平衡点是破解拆迁瓶颈的钥匙。群众蕞关心的是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是否合理、公正、公平。经开区在严格依法拆迁的基础上,做到“一个政策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管到底”,从而实现依法征迁、阳光征迁、廉洁征迁。辖区金岛混凝土有限公司已破产倒闭12年,多年来一直是创城的“沉疴顽疾”。工作专班充分摸清企业现状,讲清阐明当前形势,帮助企业拆除厂房、清理设备,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盘活企业资产和闲置土地资源……
“有解思维”点燃“争”的******,经开区干部以担当精神,诠释了“大干不难、小干不易;大干大有、小干没有”的工作理念。截至目前,经开区优化调整以来,总拆迁面积在1万余亩。其中,拆除7000亩形成净地、建设用地;拆迁3000多亩,配合全市快速路、孝妇河综合治理、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其中,拆除企业和闲置厂房等1607家,腾出能耗空间10万吨标准煤,跑出了保障项目建设用地的“经开区速度”。
“腾空低效用地,有效推动了园区优化升级,也必将促进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此,张承友信心满满地说,经开区正以崭新姿态蓄势崛起,一个“绿色之城、活力之城、产业新城”的“未来之城”,正阔步走来……
原标题:《腾出“未来之城”新空间——淄博经开区破解低效用地难题推动园区优化升级纪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