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即将在淄博召开的盛会专家有何期待?
主题为“新材料 新产业 新合作 新未来”鲁港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暨第二十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大会,23日至24日在淄博齐盛国际宾馆举办,已经公布的议程里,干货满满。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多名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他们对活动充满期待,并表示会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平台,助力淄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吕国会:从技术层面帮助淄博企业做好延链和补链
吕国会,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高工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淄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聚氨酯生产基地,拥有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资源,产能在国内的占比也比较大。”吕国会坦言,他对淄博的聚氨酯产业比较熟悉,“上世纪九十年代,淄博就开始发展聚氨酯材料目前淄博的产业集聚优势逐步显现,形成了从原材料、制品、制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这次来参加活动,借助‘双百工程’的推进,核心目的是为淄博做好产业梳理,做好项目设计。”
吕国会说,此前他已经与北京中科老专家技术中心的专家们已经充分研究了一些企业的现状,找到了企业产业发展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会给出一些建议,并梳理一些产品项目。他还特地提到了产业链的安全,并将从技术层面帮助淄博企业做好延链和补链。
“目前国内的聚氨酯产业在世界上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早年的纯进口的使用应用地区转变成了净出口地区,产业一直不断壮大,目前已经进入了高质量提升期,逐渐强化产品的质量水平,并做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一步,我们也将努力促进淄博的聚氨酯产业规模扩大和技术提升,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吕国会说。
曹进德:精细化改造合作项目,签约新项目落地
曹进德,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我是第二次参加新材料论坛。”曹进德院士说,他与淄博结缘于第十八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上,当时是作为受邀院士。在交流中,就对淄博精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自主研发的这种“多语种与手语交互翻译系统”采用视频分析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双方一拍即合,开展了深度的合作。
“我的团队有一个无障碍联合重点实验室,研究的项目和精速电子非常契合。”双方的合作非常顺利,院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让精速电子的产品翻译的准确度由83.2%迅速提高到90%以上。而曹院士一直致力于复杂信息系统设计,过去实时翻译的1.2秒滞后问题也得以有效解决,企业的研发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再次来到淄博,参加这次盛会,与全球的各位专家进行交流, 同时对此前的合作项目进行精细化改造,通过系统的改进,降低成本,并且还有新的项目签约。”曹院士表示,他的团队还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点实验室,承接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也希望与淄博的企业和研发团队进行深入的交流。
刘光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升级和高端发展
刘光烨,青岛科技大学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青岛科技大学与淄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多年的合作历史。淄博的产业结构和我们学校的学科结构,结合得非常紧密,我们的骨干学科、优势学科和淄博的产业门类基本上是相对应的。淄博在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等方面和我们学校有紧密的联系。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学校在淄博市建立了科教融合基地。相关学科的研究团队已经入驻基地,学生生产实习、模拟实习也已经在基地开展起来了。利用科教融合基地这个平台,更有利于推动学校和淄博之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合作。”
刘光烨院士说,他跟淄博很有渊源。“我的专业是高分子化工材料,而这恰是淄博的优势产业,所以我很年轻的时候就来到淄博做技术交流与合作。目前,我带领的一个教育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攻高分子合成材料、材料的成型技术和材料的应用研究三个方向。本次论坛,我们将和淄博市临淄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我们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与临淄区深度融合。目前,临淄区正在搞一个高分子产业链,双方合作后,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双碳’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升级和高端发展。我觉得,淄博在化工新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方面,已经有很多年的基础和积累,现在已经到了实现高质量大跨越、大发展的时期。”
对于科技研发,刘光烨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科技要自立自强。近些年,我们的科技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有很多技术、基础原材料等受制于国外,所以我们的科研人才要瞄准科技的痛点、产业的短板,进行攻关。淄博一直以来对科研人才都非常重视,有这么一个好的氛围、好的平台,科技人员应该围绕目前我们做不了、做不好的技术,主动坐‘冷板凳’,潜心磨剑,解决科技难点,实现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做出原创性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锐 宫瑞瑞 通讯员 王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