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成新磁场丨做引领淄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
17万平方米的新材料中试区全面建成投用,2023年实现营收总计7.29亿元。截至2024年4月,科研东区入驻企业37家;新材料中试区入驻企业49家,涉及产业项目60个。其中,省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高新技术企业24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个、瞪羚企业4个、省级专精特新6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个......近年来,淄博科学城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高端创新资源不断聚集,肩负着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淄博新引擎·产业智造器”的历史使命,成为淄博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
作为全市聚力打造的科技创新中心,淄博科学城坚持以高能级发展平台为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高标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打造以研发——创业——服务为核心的创新生态,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化发展蕞后一公里,形成与市场需求同步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科学城重点搭建一批新一代多功能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聚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聚力打造成全市技术创新中心。”淄博科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深入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淄博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农数院”。“中农数院”入驻淄博科学城科研东区,首批引进数字田园与旱地农业团队、机器视觉与农业机器人团队、数字果园与智慧灌溉团队等8支入驻团队。通过数字赋能、科技赋能,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富锶产业创新中心、农业智能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与特色产业科技创新的示范者、引领者和涵盖政、产、学、研、用、金、服各个领域和要素集聚、功能健全、装备先进、绿色高效的“农业硅谷”。
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淄博)副院长刘海明说道:“我们中农数院将持续推进研服项目开展,力争在新一代水肥精准管理装备、农业智能作业机器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强化产业培育能力,继续加大产业痛点问题对接及强化孵化服务能力,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继续完善条件平台建设,建成数字农业集成试验示范园区,形成具有多个数字农业场景,且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性模式。”
在无机非金属方面,淄博科学城也是大放光彩。无机非金属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有电学性能室、光谱分析室、结构分析室、物相分析室等众多实验室,现有进口及国产仪器设备近400余台(套),包括X射线衍射仪、高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功能材料电性能分析检测实验室已取得CNAS资质认可,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该资质的电性能实验室。目前,无机非金属平台已获得“无机非金属材料国家级众创空间”、“山东省头部批品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山东省头部批新型研发机构”等荣誉称号。
“无机非金属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面向鲁中地区提供项目研发、技术服务、专业培训、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高端服务平台,集关键技术、先进仪器设备、人力资源于一体,以分析检测、产业技术研发为核心,大力发展新材料检验检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高端人才聚集等功能,不断增强平台自身的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持续为高新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赋能。”淄博先进陶瓷研究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负责人张鹏程介绍。
下一步,淄博科学城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新区工委管委会的部署要求,加强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科学城对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吸引集聚力,围绕主导产业延链、强链,在关键技术、重点人才上下功夫,打造高质量产业赋能示范区。推动省实验室等国内一流研发机构落地,统筹推进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示范区,将淄博科学城打造成为“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济青科创走廊节点枢纽、齐鲁顶尖人才首选地、应用型创新经济策源地”。
责任编辑:王沂凡李玉海 审核人:张建宁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