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议办理答复
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市科技局推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市科技系统立足我市新医药产业实际,充分发挥部门职能,通过不断整合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科技人才引进,打造研发平台,加大重大研发项目实施,强化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队伍支撑,为行业平稳较快增长贡献了科技力量。
一是支持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引进高端产业创新资源,深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了新华制药、新华医疗、瑞阳制药等龙头骨干企业,则正医药、安得医疗、亚华电子等高成长、模式新的瞪羚企业、高成长企业群体。截止目前,全市医药领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1家,医药产业十余家骨干企业承担实施各类国家计划27项、省级计划40余项。新华医疗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大孔径128层滑轨CT系统”、山东金城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五代头孢抗菌素头孢地尔原料药全产业链绿色制造技术开发”、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新冠疫苗包装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多个医药项目获得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以产业战略联盟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全市拥有新华制药、瑞阳制药、金城医药、新华医疗、山东药玻5家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省级企业研发创新平台50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瑞阳制药“美洛西林钠及其复方制剂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药葛根汤颗粒、厚朴排气合剂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金城医药“第三代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是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加快产业创新创业资源导入。聚焦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发展,探索形成“产业研究院+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园”的产业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提供产业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公共服务等功能。拥有生物医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孵化器内建设了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拥有大中型仪器设备7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投资近1亿元,可提供药物研发、实验检测、医药外包、信息检索等技术服务,累计为500余家高校院所及企业提供服务5000余项,检测样品30000余批次,节约企业开支约4000余万元。
四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成果。通过科技活动周、新材料论坛、专题对接会等多种产学研形式,围绕人才、成果、项目三大主题,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10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了技术合作与交流,与山东理工大学进行“校城融合”发展,与山东大学合作建设山东大学淄博生物研究院。目前,建设博士后工作站7个,拥有泰山系列人才12名,淄博英才计划13人,引进培育国家级千人、人才计划专家6人,一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我市新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下一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按照全市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部署,市科技局将立足部门职能,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理念,从实施科技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不断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围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新领域加快引进高端产业创新资源,深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天然药物、大型制药设备、药用包装材料、医疗器械设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育医药产业科技型中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以产业战略联盟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以技术合作、利润分成、技术入股、有偿服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实现产学研紧密融合。
三是构筑多元化新型产学研机制,推动新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新材料论坛、科技活动周等多种产学研活动,围绕人才、成果、项目三大主题,积极促进新医药产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加快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加快我市新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认线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双招双引”活动,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的医药人才、创新团队来我市创业落户。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和利益共同体,积极引导企业采取智力引进、业余兼职、人才创业、人才派遣等多种途径,引进医药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医药企业创新提供科技服务。
1.加大创新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瞄准医药健康产业蕞高端,重点发展技术空白领域,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上游自主研发能力,如创新药品研发、生物医药研发等。以龙头骨干企业为衔接中心,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在淄博或临淄设立研发中心,创新研发合作模式,构建全面覆盖的全球性药物创新研究网络;增强科研资源与人才储备,进行创新研发奖励,发挥产学研创新资源集聚。增强创新研发人才支撑,加大对归国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设立医药研发专项基金,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空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推动重大成果产业化。 加强药物开发过程中产学研用的有效衔接效能,加强药物开发技术、工具、平台和方法的研究,加强科研院校与企业研发中心的科研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提升中试环节资金投入和设备条件,鼓励科研院所进行后期成果转化试验。建立研发共享服务平台,利用山东等省市创新资源及政策扶持,联动山东等省市相关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药企等,做好科研成果与市场的充分对接。落实土地供给政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升就地产业化承载能力,各医药产业园区联动协同发展,对接医药研发项目,共同承接重大项目产业化。 3.重点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 鼓励齐都药业、新华制药等本土龙头企业国际化发展,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发展壮大。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吸引国外团队在淄创立生物医药等医药公司,引入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设备、工艺、技术和标准。重点吸引创新型企业来淄,并配套研发、临床、生产全流程产业政策。重点引进生物医药等医药产业各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聚合能量共同产生效能,优化产业版图,实行医疗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4.完善医药产业投融资体系。 加强产业链条中游、下游阶段的资源配置,强化对生物医药等医药健康产业链的纵向投入,并通过相应的政策法规,合理配置有限资金,改变以往基础研究投入过多的状况,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等产业创业投融资体系,尤其是中小技术企业创业融资问题,避免创新成果被外资并购。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资本市场运作,促进形成有效的资金链,以社会资本力量提升产业竞争力。
1302317 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议.pdf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