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智能化淄博数字化产业再添新军
4月19日,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印发《全市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装备促进数字农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计划以每年10%的目标,提升全市粮食生产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所需智能农机装备占比,目标到2025年底占比达到50%以上,让智能农机成为我市数字农业生产主力军。
“自2021年以来,我们中心围绕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为我市加快推动智能农机装备和技术集成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协同发展,逐步提升装备智能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作业精准化,进一步提升农机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我市数字农业快速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贡献农机智慧。”市农机事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花光常介绍说。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我市粮食生产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所需智能农机装备占比已达到10%以上。现新增北斗导航终端62台,保有量达234台;新增深松检测仪10台,保有量达354台;新增精量播种机97台,保有量达5254台;新增植保无人机62台,保有量达451台;新增水肥一体化设备22台,保有量达20793台,新增智能烘干设备9台,保有量达99台。在果品筛选、冷藏保鲜、智能化精准投料、通风温控、污物处理等方面,农机智能装备、设备保有量也大幅增加。
在粮食主产区县,我市建立了两个智能农机作业示范基地,以点带面,通过试验示范,引导智能农机装备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节本增效。同时,开展了智能农机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了智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智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了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作业服务,提高了智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