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019号《关于推进园区建设助力周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对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41019号提案的答复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园区建设助力周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您提出的园区建设注重专业化建设、拿出更实在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现有老旧园区提升改造等建议,非常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感谢您对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注和关心。我局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区始终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确定了“1+3+N”园区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周村经济开发区为龙头,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丝绸纺织产业集中区等多个特色园区齐头并进发展的良好格局,园区发展特色突出。
一是产业发展园区化。充分发挥智能装备产业链主导区县优势,擦亮“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软体家具产业基地”“中国电热锅产业基地”品牌,对现有中小园区进行改造升级、拆迁合并,规划建设了智能装备、新材料、不锈钢、丝绸纺织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周村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以西铁城、泰鼎、山高轴承等链主企业为依托,沿链招商、沿链发展。总投资5亿元的西铁城新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投产,总投资12亿元的鑫龙繁华微热管阵列技术电力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5亿元的山高智能高精度轴承智能装备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省级战略和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市级战略,确立了以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心为中心,重点发展以焦宝石矿为基础的高价值无机非金属矿物功能新材料产业链、以材料创新为引领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以跨界应用为引领的高性能复合新材料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委托济南市工程咨询院结合济淄同城化发展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投资7.17亿元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目前,园区道路已建成通车3.6公里,标准厂房已建成5.3万平方米,总投资40.48亿元的12个项目落地园区。丝绸纺织产业集中区聚集恒利纺织、兰雁牛仔、飞狮巾被、澳迪森、京尚纺织等12家企业入驻。实施了恒利纺织高档环保面料和研发中心项目,2021年4月全面投产运营,当年税收过5000万元。不锈钢产业园充分发挥全国第三大不锈钢贸易集散地,也是全国蕞大的不锈钢二级交易市场的基础优势,总投资11亿元,分三期建设园区。目前,一期、二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厂房共11.4万平方米,主要是智慧厨电产业园和不锈钢深加工中心,已经有4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三期计划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同时,以园区为中心,延伸不锈钢产业链条,新上万志达不锈钢项目,向医疗器械的深加工延伸;世纪正华项目,以数字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新上项目累计总投资20亿元。
二是园区发展平台化。新建标准厂房约134万平方米,组建了6支60亿元产业基金,打造“龙头企业+产业链+专业园区+产业基金+平台”的发展格局,园区经济占比超过90%。周村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创新创业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及高效优质的服务。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已建成淄博新材料科技创新谷,作为周村新材料产业园区配套孵化基地,与济南大学深入开展合作。丝绸纺织产业集中区与法国迪卡侬公司合作,从德国引进世界蕞先进的复合工艺生产线,为公司生产的面料附加防水、抗皱、感温、感光和自我修复等功能。不锈钢产业园引入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世界蕞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青山集团,在我区设置10万吨的前置仓;积极对接上期所,打造江北首个不锈钢期货交割仓。
三是园区服务专业化。扎实推进“一号改革工程”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无证明城市”,取消证明事项224项,实行数据共享701项,落实告知承诺153项。对58个事项实行信用审批“承诺即入”。深化“1+N”审批制度改革扩面提标,今年上半年累计为山东恒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5个市、区重大(重点)项目进行“1+N”审批指导服务。依托淄博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金融信贷数据和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建立“非银数据+金融信贷数据+经营数据”的完整产品模式,促进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对接,降低企业信用信息获取门槛,降低金融风险。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打造“信贷超市”,提高税务贷、技改贷、齐鑫贷知晓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整体效能,助力园区企业做大做强。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力量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要素向园区配套,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和推进园区建设。
一是高点定位,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在全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化提升纺织丝绸、沙发家具、电子电器三大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繁荣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三大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333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周村区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全域融合、一体化发展,抢抓济淄一体化、张周同城化两大机遇,构建四区两带,打造两个先行示范区”,为此,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延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在专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条拉伸细分、知名品牌创建等方面统筹发力,着力把园区企业做大,把产业做强。坚持创新绿色发展,大力实施企业退城进园,支持企业进行新厂区建设、技术改造。目前,已有飞狮巾被、澳迪森家纺等13家企业搬迁入园,大染坊集团搬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突出龙头引领,壮大园区发展优势。紧紧围绕与市级产业链关联的5条产业链,即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丝绸纺织和预制食品产业链,利用现有的新材料产业园和大学城13个综合性产业园区的平台载体,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支持大染坊、福王、鲁铭高温、金润德新材料、恒富家居、北方淄特等“链主”企业做大做强、上市融资,进一步壮大头部企业群体。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与跨界并购,引导关联产业集中布局,做优产业链条,畅通供应链,建设产业特色鲜明、集群效应明显、质量品牌高端的特色传统产业集群。始终抓牢重点项目这个园区发展的“牛鼻子”,加快推进万志达不锈钢医疗器械加工制造、米特加植物基肉制品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达效,推动海尔家居产业园等项目尽快建成运营。
三是集聚要素资源,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强化结果运用,为优质企业扩能、重大项目建设预留充足空间。加快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结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调查、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对关停企业闲置土地现状进一步梳理核查,对符合盘活条件的,尽快盘活。支持园区平台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引导民间资本和专业机构设立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场地。继续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引进高水平专业服务机构与团队,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公益专业咨询和法律服务、创业培训、技术支撑等服务。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为产业集聚发展和提档升级搭建新的载体。目前,中国银行8亿元和农发行2.6亿元的园区建设贷款已经获批,下一步将启动4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规划和建设。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园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园区经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模式也有粗放式逐渐向精细化发展,精细化的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周村虽然地域面积小,但由于工业链条完善,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不管是传统的纺织、家具产业,还是新型的电子商务、机械制造产业等都适合利用园区经济的模式来培育发展。根据周村现有的园区布局建设,有以下几个建议: 1.园区建设更要注重专业化建设。周村经过多年的发展,根据产业布局和规划,已经建设了许多完善的工业园区,如现有的纺织工业园区、中大慧科智慧厨电园区、方大电子商务园区、北郊镇创新产业园等,众多园区框架也已经搭成,必将为周村经济以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于这些成熟的园区要加大专业化建设,根据规划设计的入园项目要求,突出园区的专业优势,根据功能要求引进企业入住。 2.园区要拿出更实在的举措优化环境,健全全力保障、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机制,强保障、优服务、促协调,满足产业项目需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持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拓展企业服务、技术研发、融资担保等综合功能。 3.加快现有老旧园区的提升改造工作。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存在着的一些老旧园区,比如黄营工业园区、爱国工业园区等众多村级工业园区,也需要尽快提升改造升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助推周村经济的再次腾飞。老旧园区由于建立发展的比较早,各种安全设施配套不完善,入住的企业规模小,行业多,不便于管理,隐患多。建议根据区里整体规划以及各园区的特色,加快提升改造,统一规划布局,为有发展潜力的特精专新企业提供发展的平台,杜绝存在各种隐患的不合规企业存在。 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园区经济也是培育精专特新企业的孵化器。希望今后的规划发展多注重园区经济建设,让企业进的来、留的住、发展的快,为入园企业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