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十年·淄博十年“动能转换”拼出“全国样板”
9月13日,在******淄博市委“山东这十年·淄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媒体提到的头部个问题,就是淄博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国全省作出更大贡献。
为何淄博新旧动能转换会引得媒体如此关注?
众所周知,淄博是全国120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拥有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9个,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因这份底色与翘楚,曾经的淄博被赋予振兴国家工业的重任,当时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洪流时,产业结构重、层次低的淄博急需找到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在这一关键节点,淄博锚定省委对淄博提出的“作为老工业城市,要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在前列”要求,开启了一场新旧动能转换的执着探索。十年磨砺,今天的淄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板。
■ 找到突破口——踩稳一步 再迈一步
攻坚破难,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踩稳一步,再迈一步,蕞终一步一步走到胜利的彼岸。
淄博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在哪里?冷静审视淄博的产业结构,踩稳一步就是做好“优”的文章,以“五个优化”为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加速焕新,做好“扩”的文章,就是向前再迈一步,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践证明,“优扩并举”是淄博凤凰涅槃、精彩蝶变的成功路径。
上个月,国家工信部公布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和头部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公示名单,淄博41家企业上榜,加之前三批,累计达到65家,数量位列全省前列,亮出了淄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成色。
值得注意的是, 65家上榜企业,一半都曾是传统产业。
作为淄博老牌本土企业,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光伏领域,应用自主研发成果的TCO导电膜玻璃生产,不但攻克了高难度的玻璃镀膜工艺技术,还将膜层精度控制在了纳米级别,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经过十多年的布局,金晶玻璃已经从传统玻璃、纯碱及其延伸产品领域逐渐延伸到太阳能新材料、建筑节能新材料以及高铁、轿车、家电等领域,光伏玻璃、节能玻璃等深加工产品比重不断增加,并形成较完整的基板材料产业链。
淄博陶瓷产业也在创新中生生不息。过去,淄博建陶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乱、杂等问题。为赋能建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青岛卡奥斯依托海尔打造的开放生态系统,开发海享陶生态平台,链接上游原材料与下游客户,赋能建陶产业发展。
统一陶瓷借助工业互联网,正加速驶入淄博建陶“智造”快车道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东华水泥有了“工业大脑”,泰展机电以智能化改造为主线对生产进行流程再造,齐峰新材致力于新型装饰专用纸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与德国克诺斯邦、IP公司以及中国圣象地板、全友家私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
如果说这些企业走对了路,那么这条路的指引者就是“五个优化”。十年来,淄博锚定优化技术工艺、优化产品体系、优化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条、优化经济效益“五个优化”主攻方向,启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20多个,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技改专项贷”“春风齐鑫贷”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引领企业大规模“上云用数赋智”,“五个优化”一企一策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并向广大中小企业延伸,全市传统产业加速由“红海产业”迈向“蓝海格局”。
■ 塑造新优势——淄博智造 拔节向上
在鑫旭集团的智能装备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对“核能放射性废物超级压缩减容系统”进行蕞后的调试,现场忙碌不停,这台大型设备不久后将运往巴基斯坦投入商运。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鑫旭集团瞄准了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全力进行科技创新,凭借自主创新,其“核能放射性废物超级压缩减容系统”一举突破了“卡脖子”难题,打造了新的核心优势。
突破“卡脖子”技术,淄博企业正前仆后继。己二***国产化在淄博圆梦,我国尼龙66产业链彻底改变关键原材料全部依赖进口、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淄博民康药业拥有成套自主研发的预灌封注射器生产线,实现了全国首个全链条设备国产化;淄博天音生物围绕叶黄素的万寿菊亚临界提取技术,填补了我国批量生产叶黄素及叶黄素微囊化系列产品的空白。
淄博民康药业的预罐封注射器生产装置打破国外垄断,全部实现国产化
从高性能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突破产业“卡脖子”技术,到智能协作机器人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再到高压大型智能化水环压缩机成套设备被认定为首台(套)技术装备,高精度蚀刻引线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在淄博问世,智能卡封装框架、固体制剂设备、氮化硅陶瓷球、陶瓷纤维等技术领跑全国。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淄博拥有17家,数量居全国第三、全省头部。“淄博制造”正加速向“淄博智造”转变。
做好“扩”的文章,淄博正蹚出一条广阔大路。
淄博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深入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大力开展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前瞻布局氢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数字经济、预制食品等新经济和未来产业,聚力打造中国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国家级自动驾驶示范区、中国产业算力中心、中国膜谷等,为淄博经济和产业换道超车打开了蝶变空间。2021年,全市“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3%。
■ 攻坚产业链——发展大计 项目为要
“中秋”小长假首日,在先导薄膜材料(淄博)有限公司新型显示用ITO靶材及其他薄膜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各种工程机械往来不断,展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不久以后,这里可年产靶材系列产品2290吨及其他薄膜材料,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二期项目未来更可期,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
先导薄膜材料(淄博)有限公司新型显示用ITO靶材及其他薄膜材料产业化项目二期项目建设现场
市场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项目是引领产业转型跨越的重要支撑。前不久,淄博能链物流和飞源气体入选中国哪吒企业榜单,就是对淄博大力开展骨干企业跨越发展和新物种企业梯度培育行动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淄博不断构建“初创—哪吒—瞪羚—准独角兽—独角兽”培育体系,打造了一批技术领先、品牌优质、管理过硬的特色标杆企业。目前,全市瞪羚类、独角兽类等企业达221家。
发展大计,项目为要。淄博建立项目启动、规划、建设、收尾等全流程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好手续办理和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不遗余力地为确保项目快建设、快达效提供坚强支撑。
通过深度考量本地产业优势,淄博从更高视野挖掘发展潜力,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五年倍增计划”,探索实施“链长制”招引模式,以产业链为抓手,紧跟定位,倾力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MEMS、物联网等20条百亿级产业链条,精准补链延链强链,积极引进一批“链主”企业、龙头项目,举全市之力高强度投入、集群式培育,迅速扩大产能和市场规模。逐渐构建起丰富的产业链生态,近十年来,引进过亿元重大招商项目1500余个、到位外来资金达到5600余亿元,为项目招引搭建起“链式发展”的高速通道。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再到集链成群,淄博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无一不在诉说淄博这座城市新生的喜悦。十年涅槃,淄博产业结构巨变,不但为城市未来积蓄了新动能, 更为全国其他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板。
原标题:《山东这十年·淄博 十年“动能转换” 拼出“全国样板”》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