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南鲁山镇推行“零地招商”破解发展瓶颈
“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梳理散落在山间河边的各类‘散地’和废弃厂房,聚量盘活,让这些原来低效的闲置资产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让30家左右小散企业实现从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转变。”4月7日下午,刚刚参加了一轮招商视频会,匆匆赶回办公室的沂源县南鲁山镇党委书记赵希娟脸上挂着疲惫却如释重负的笑容。
今年以来,围绕解决招商引资“寸土难求”发展制约和传统企业“低产低效”转型瓶颈,南鲁山镇党委、政府打破固有思维,加快推动认知迭代,转变发展思路和招商理念,创新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零地招商”新模式,域内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企业升级换代,高效项目落地开花,附近村庄的产业工人顺利就业安置,南鲁山镇正大步跨入发展的“火红年代”。
“零地招商”让30家小作坊“柔性转型”
近年来,土地资源紧张、产业转型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各地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南鲁山镇“八山一水一坡田”的土地紧缺现状,以及传统轧钢铸造产业发展劲头不足、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一个老工业镇,我们镇工业基础好,产业工人集中。”赵希娟说,不过,因为山多地少,河多田少,南鲁山镇区域优势不明显。而依托原来的老工业基地,陆续发展起来的30多个小作坊产能低,效益差,发展动能不足。
南鲁山镇要想发展必须转变思路,谋求创新发展。去年底,赵希娟提出“零地招商”思路。南鲁山镇成立“闲置资产”排查组,对全镇闲置资产、低效利用厂房、搁浅项目用地等“沉睡”资源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登记在册,建立闲置资源数据库。目前,南鲁山镇共查明闲置土地42宗、1050亩。
他们组织专班精细绘制闲置资产分布图,资产名称、编号、面积、性质、地址、类型等要素一应俱全,实现闲置资源信息“一图清”。
盘清了家底,招商引资提上日程。在市县“双招双引”政策奖励的基础上,南鲁山镇又重新制定新的招商奖励政策,对“双招双引”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企业、集体和个人进行专项奖励。一石激起千层浪,发展死水迅速激活。
“全员招商”干部“朋友圈”里推介项目
“我们制定了‘全员招商’工作方案,建立一体化招商推进机制,着力打造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招商、企业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机关干部‘朋友圈’招商、村干部‘乡贤招商’多元招商体系,鼓励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全员参与招商活动。”赵希娟说,他们还建立起了一套全流程招商服务体系,专门设立招商服务小组,紧盯招商线索,“一企一专班”为意向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招商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目前,共收集各类招商线条,开展企业实地“相亲”31场次。
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南鲁山镇又开始做存量资源“增量”文章。“我们依托闲置资源存量优势,鼓励企业从关联行业入手,聚焦产业龙头以商招商,大力发展‘飞地经济’,解决优质在外项目和资本的用地难题,努力实现小微企业倍增、‘小升规’企业倍增。”赵希娟说,目前,通过视频会等形式,在谈企业46家、已达成意向企业18家、落地投产企业16家。
他们紧盯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不占用土地指标的新经济业态,力争实现“无中生有”经济增长效果,也颇具成效。目前,沂兴数源智能科技发展(山东)有限公司鲁山数字经济平台项目已签约落地。
闲置分散资产盘活“断代企业”柔性转型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闲置资产盘活是篇大文章。赵希娟说:“我们结合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探索推动农村闲置资产高效利用的实用措施,通过产权转让、权益转化、‘以地养老’等方式,将分散的宅基地等闲置资产进行置换调整、连片整合,为发展规模产业打下了基础。目前,已置换整合宅基地等分散资产33处。”
今年初,南鲁山镇创新开展企业现场管理规范提升行动和“企业敲门行动”,“一企一策”制定转型方案。鼓励基础好、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实施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更新替代,实现动能转换、转型升级;鼓励经营困难的“僵尸企业”、无人接管的“断代企业”,以多种形式招引“同链”企业,实现“腾笼换鸟”、柔性转型。目前,宾晟铸造等6家企业已购置先进设备,正在规范标准化生产车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