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六个一”招商引资新机制赋能产业转型
山东淄博在投资促进领域创新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完善园区承载、做好产业展示、引进产业资本、组建专业团队、配套个性化政策,吸引数百个优质科创项目“沿链聚合”,为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新华财经济南12月24日电(记者陈国峰)随着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式的招商引资已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山东淄博在投资促进领域创新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在明晰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完善园区承载、做好产业展示、引进产业资本、组建专业团队、配套个性化政策,吸引数百个优质科创项目“沿链聚合”,一批前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为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老路子已难奏效新机制“点石成金”
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优质项目,可以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大水漫灌”“针对性差”一度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通病”。“以前招商目标不清晰,来什么谈什么、谈什么是什么,很少考虑与本地产业结构的契合度问题。”淄博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涛说。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淄博转型跨越发展迫在眉睫。招商引资是决定城市发展势能和未来高度的关键一招,而前沿的优质项目是各地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淄博靠什么提升招引项目的质量和层次?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说,招商引资走到今天,早已脱离了“喝大酒、乱承诺、大呼隆”阶段,必须依靠科学运作的“投行”思维,以产业规律吸引稀缺资源。
针对产业集聚度不高、关联度不强,招商方式不精准、不专业,项目策划、招引、落地等机制不完善,政策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淄博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创新推行“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即围绕一个科创产业、确定一个园区承载、引进一组产业基金、组建一支专业团队、制定一套个性化政策、创设一个产业展示中心。
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实现精准招商,是打造“六个一”平台的头部步。依托“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的产业组织理念,淄博对产业进行精准细分,编制了27条优势产业链招商图谱,优选281家目标企业实行“叩门”精准招商。
“产业的高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高度;产业的走向,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向。今天的项目水平、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经济结构。”张涛说,凭借“六个一”新机制,去年以来,淄博克服经济下行和疫情阴霾压力,总投资153亿元的吉利商用车项目、总投资104亿元的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等一批重大高端项目逆周期上马,不少当年即达产见效。
以“六个一”平台打造招商引资主战场
在临淄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众联能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一批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产品陆续下线。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新能源企业为何看中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为主的临淄?
“这离不开‘六个一’平台招商引资新机制。”临淄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孙海滨说,为抢占发展新赛道,临淄区瞄准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尖端领域,建设了占地1.5万亩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区,依托本地企业舜泰汽车公司成立专业招商公司,并配套个性化的优惠政策,面向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实施精准对接,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基层干部表示,以往不少招商项目,从征地到建成的时间周期太长,另有部分质量优、体量小的好项目很难拿到土地指标。好项目落不了地白白流失,是长期存在的招商痛点。在桓台县商务局局长崔瑞霞看来,“六个一”机制中的“确定一个园区承载”,有效破解了缺地难题。
据介绍,桓台聚焦氟硅、膜、聚氨酯、无机非金属、氢能产业,综合运用低效园区提升改造等方式,逐一搭建专题园区平台,让“沉睡的资源”变身“聚宝盆”。在膜产业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园,不仅提供有定制化、标准化厂房,还配套建设膜企业急需的融剂回收污水处理中心、新材料企业需要的材料测试APP,目前两个园区均吸引10家企业“拎包入住”。
“六个一”机制中,基金招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涛说,每个“六个一”平台都设立基金,对看准的优质项目果断投资,这样就把企业注册地落到淄博。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捕捉项目的能力远超政府。例如,淄博高新区通过引入总规模102亿元的18支产业基金,先后投资落地星中达、林诺威神、希诚新材料、新华联合骨科、得普达电机等“四强”产业项目30余个。
目前,淄博市共建立“六个一”平台41个。随着新机制效能释放,“六个一”平台逐步成为淄博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新高地。截至11月,淄博通过专业团队和基金等招引签约项目725个,计划总投资3644.4亿元,开工项目341个,到位外来投资489.7亿元。
“‘六个一’新机制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为引领,涵盖了从产业定位到产业展示再到项目金融与服务支撑等各个方面,在区域竞争不断加剧的态势下,为优质项目招引和落地提供全要素全链条支撑。”张涛说。
“六个一”注重市场化、专业化力量,围绕科创产业,集中招引了一大批符合淄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每个平台都会成长为一个产业集群,41个平台将成为淄博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当地氢能、激光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位于淄川区的齐鲁激光共享产业园,通过引入基金、招商团队等“六个一”机制,吸引上海光惠高功率激光器、光大激光智能设备研发制造等16个企业项目签约入驻,并储备大族激光、苏州微影等高端项目20余个,产品涵盖激光器、控制器、整机制造、特种应用等多个领域,假以时日将隆起成为鲁中地区激光产业高地。
为加快推进“六个一”平台招引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淄博还配套建立项目评估评价、护商专员等制度,全力保障招引项目快速落地。
“科创项目都是比较前沿和高度专业的,基层部门对项目鉴别能力有限,若一个项目烂尾,影响很坏。我们运用事前评估机制,保障项目健康运行。”张涛说,他们采用“1+1+N”(市投资促进局+专家智库+相关区县和市直部门、单位)评价模式,围绕项目的高线(经济价值、产业价值、产业生态价值)和底线(项目投资方实力、信用状况,项目技术先进性和成熟度、项目潜在风险等)进行评估。目前,淄博通过这一模式评估评价项目250多个,确保优质项目留得住落得下的同时,也有效堵上了风险漏洞。
淄博还创新建立护商专员制度,搭建项目方和企业诉求反馈直通平台,全力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破解“重招商、轻服务”和重点项目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落地难”等问题。
在各类招商机制共同作用下,淄博再现“商贾归齐若流水”的繁荣局面。今年1-11月,淄博的省外到位资金达538.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到位资金412.7亿元,同比增长66.6%;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16个,同比增长51.2%。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韩正出席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服务贸易平稳增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钢“财”说】库存降幅收窄,钢市信心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