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循
您所在位置:法邦网法律法规
如果您发现我们没有收录到的法规,您可以在此提交。提交后我们会即时把它收录上,感谢您参与维护我们共同的法规库。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淄政发[2008]28号
【颁布时间】2008-05-19
【实施时间】2008-05-19
【法规编号】269588什么是编号?
第2页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的通知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要引导广大企业将循环经济理念纳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广应用以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要积极配合国家政策调整,充分借助市场的调节作用,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利益蕞大化结合起来,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公众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参与渠道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力度,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大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及时披露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对矿产资源实施保护性开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把采矿权立项审查关,认真抓好资源的整合工作,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强对矿山“三废”的治理,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逐步建立水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突出抓好水资源综合利用,坚持开源、节流、涵养水源三位一体,努力建设节水型经济。农业用水要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抓好 “三灌”技术的推广利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灌溉水平。工业用水要围绕产业升级,对新上工业项目实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制度,注重运用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节约用水,努力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水;对重点行业、重点耗水企业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循环利用率控制和污水排放控制,推进企业、园区内部和建筑工程的循环用水;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进行综合利用,积极推广中水回用,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和水源涵养,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做好水资源调配,加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
继续实行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严格划定非农业用地范围,加强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以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为主,限制用地规模的扩大;提高土地使用市场准入门槛,推进城区、工业区改造和内部挖潜,提高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水平。
树立新的资源观,拉长产业链,构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工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我市上游工业产品集中的优势,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依托,集中发展六条特色鲜明、增值空间大、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链网。一是依托齐鲁石化公司等化工企业提供的上游基础化工原料,以齐鲁化工区为平台,搞好下游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炼油--乙烯、丙烯、芳烃等原料--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塑料、橡塑、新材料--零部件、工业以及日用产品等”为主线的产业链;二是依托山东铝业公司、张店钢铁总厂、淄博汽车制造厂等企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形成“矿山开采或矿石引进--冶炼--铝锭、钢坯--型材、线材、粉材、新材料--导电材料、配件、建材--机械装配和汽车生产”产业链;三是充分发挥我市纺织行业的规模和品牌优势,在化纤及服装、高档色织布及服装、牛仔布及服装、家用纺织品、针织面料及服装等行业,进一步完善配套能力,加大印染后整理及服装生产能力,形成“化纤、棉纺--印染、整理--服装、装饰设计与生产”产业链;四是依托新华医药集团,重点发展直接面向终端医疗消费的成品药,形成“原料药--成品药”产业链;五是依托东岳集团等骨干企业,以东岳国际氟硅材料产业园为载体,通过氟硅产业链的前伸后延,形成“无水氟化氢--绿色制冷剂--聚四氟乙烯--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离子膜”为主线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六是依托山东省硅酸盐研究院、淄博工陶等科研机构和陶瓷企业,形成“高岭土--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特种陶瓷、陶瓷新材料--高技术陶瓷、陶瓷复合材料”产业链。
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要充分借鉴生态区县、生态村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一是完善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形成“农田--粮食、秸秆--人畜排泄物--有机肥--农田”为基本途径的营养循环链条。二是继续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完善“种--养--加”、“猪--沼--果”等产业链条。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立体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南部山区重点发展苹果、葡萄、干果等林果产业和黄烟;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花卉、蔬菜保护栽培和农产品加工业;北部平原重点发展奶牛、肉牛、水产和优质专用粮,促进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四是加强循环农业经济载体培植。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规模化畜牧小区建设。
此法规有错误,我来纠正。请点击在此提交错误内容或者您纠正的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