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多措并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路径
岭子镇瞄准村集体增收薄弱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深化改革,通过提振村集体增收信心,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夯实村集体增收基础,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力争年底消除经济薄弱村。
一、解放思想、鼓舞干劲,提振村集体增收信心。岭子镇党委政府通过党建引领撬动思想,让全镇党员干部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彻底拆掉思维里的墙。一是做深政务直播活动。建立“岭上人家”政务直播平台,全镇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轮流走进直播间宣传惠民政策、部署相关工作,29名村居书记通过平台向全镇干部群众作出发展承诺。通过线上承诺,线下推动践诺,倒逼其在村集体增收上想办法、找出路,破解难题。二是做实“四抓四促四提升”活动。开展“村居工作我承诺”活动,由片区片长、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指导各村居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季度工作重点,明确村集体增收目标,细化实化每月工作措施,镇上牵头逐月督查,完成情况列入年度村级考核。三是做优村党组织书记“头雁论坛”暨“擂台比武”。邀请市、区农业农村局专家就助力村集体增收举行讲座,到博山区源泉镇麻庄村、池上镇中郝峪村等村进行观摩学习,并组织对各村亮点工作进行观摩比武,由各村书记谈体会、谈思路、谈措施,在全镇形成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二、深化改革、分类推进,拓宽村集体增收路径。全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强村联弱村、百企联百村、多村联合体,城乡党建共同体、创业致富共同体的“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逐渐形成了强村、弱村、空壳村等三种村集体增收的模式。一是有一定底子的传统强村。如小王家村自我探索实施放心馒头房、初心旅馆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发展意愿,各级给予指导扶持,帮助其做强做优,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5万元以上,村集体、全体村民都能实现增收分红,形成单村发展、激发内生动力的增收模式。二是有一定资源的弱村小村。如北石村围绕自身资源基础,谋划发展羊肚菌产业,全体村民以资金、土地、资源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建设加工车间和冷库,发展20余个羊肚菌种植大棚。村集体通过加工车间、冷库出租和羊肚菌种植每年能获得十余万元收入,5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月均增收千元以上。三是无资源无路径的空壳村。依托淄博淄川俊岭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俊岭田园综合体,打造“共富大棚”增收模式,合作社免费提供大棚,无资源无路径的空壳村自愿参加,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参与经营,各村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形成龙头带动、多村联合共富的增收模式。
三、产业融合、打造平台,夯实村集体增收基础。一是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依托山水集团、宝山科技两家支柱企业,以俊岭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对现有的果蔬、小米、核桃、苗木等传统特色种植进行数字赋能,推动水泥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依托自然风光、红色文化开发特色旅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二是夯实平台渠道基础。一方面与专业公司开展直播带货合作,构建起“岭上人家”直播带货平台,为全镇优质农产品宣传品牌、带货销售,让岭子的龙泉核桃、李里小米、绿爽面条走出“西山里”,走进百姓家。另一方面利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会,统一打造“青阳岭”这一全镇优质农产品品牌。与省供销社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全省供销系统渠道优势,实现镇域特色农产品走量销售,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三是夯实空间资源基础。推进利用北石村、宋家村等废弃矿坑,建设羊肚菌、香菇种植大棚,利用双峪、东西桃花泉等山上自然村闲置荒地,发展野茉莉种植项目,盘活沉睡多年的闲置废弃土地,让废弃矿坑变成致富“摇篮”,闲置荒地变身生金“宝地”,实现生态保护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双丰收。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