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党建引领“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辖14个镇(街道、开发区),总人口73万,面积960平方公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既是一个百年老工业区,也是一个山区、库区,受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城乡发展差距大、二元结构比较明显。今年以来,在完成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农房、林地等确权颁证和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基础上,启动了深化拓展党建引领推进“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试点,旨在以党建引领、改革赋能、强村富民为重点,激活发展动力,联通内外资源,实现“村村有项目、户户有分红、集体有收入、支部有权威”的目标,搭建城乡联动、工农融合的共建共享新型合作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淄川区农村资源禀赋突出,工商资本实力雄厚,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良好,是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开展“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是立足淄川自然优势、产业基础的科学之举,也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乡村振兴必须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从淄川区来看,仍存在农村资源资产闲置浪费、利用低效,新型农村合作机制未理顺,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的领导力不足等问题,开展“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是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益,解决村集体“无本办事、无业成事、无人管事”等难题,有效推进基层治理方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可以说,开展“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远远超越“股份合作”的经济价值,还具有文化、社会、道德、法治等多重价值。
(一)“三变”激活内生动力。“资源变资产”,即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等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评估折价变为资产,通过一定形式入股,取得股份权利。“资金变股金”,即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村集体创收资金等,依法依规有效整合,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农民变股东”,即鼓励引导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通过协商或者评估折价后,以投资人身份入股,让农民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
(二)“三联”联通内外资源。“强村联弱村”,即将经济强村与薄弱村联成帮建对子,从思路眼界、班子建设、队伍管理、治理方法、资源开发、发展模式、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全方位联通机制,成为携手共进的“好亲家”。“百企联百村”,即确定100家企业与村居结成对子,发挥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完善工商促农机制,结合村居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合作开发优势产业,成为合作共赢的“好伙伴”。“多村联合体”,即以联村党建为引领,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连、资源相融为主线,建立多村经济联合体,整合资源要素,合理规划,集约连片开发,成为抱团互促的“好兄弟”。
(三)“两个共同体”搭建新型经合模式。“城乡党建共同体”,即采取条块结合、城乡统筹、区域融合的方式,打破地域、行业等限制,成立联合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村基层链接更多优质资源。“创业致富共同体”,即整合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文化中心等城乡公共服务平台和空间,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新生态,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为广大城乡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创业创新提供保障支持。
为进一步做好改革工作,先后组织区镇村多次到东营河口、济南章丘、苏州吴中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采取村组会议、入户走访等方式,摸清家底,吃透情况,找准方向,确定了太河镇鲁子峪村,开发区北苏社区,昆仑镇东笠山村等四个村为全区首批试点村。经过前期谋划运作,4个区级试点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和土地、置业、旅游、劳务股份合作社19个;严把合作社组织程序,提前谋划各个环节步骤及其操作程序,尤其对方案确定、人选选拔、组织选举等重点环节,明确程序和时限规定,严格按时序要求组织推进,确保经得群众和历史检验。多渠道考察选拔合适人选,经过镇、村党组织考察,选举担任相应合作社理事长。19个合作社理事长中有12名村两委成员。
改革首先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依托我区天然富硒、文化旅游等资源,以“七河香菇、蓼坞小米、软籽石榴、张庄香椿”等一批知名特色农产品为带动,以市场为导向,选好与特色资源相配套、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的特色主导产业,对接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引进一批对农业农村资源、农产品、农业劳动力依赖度高的企业,激发工商资本在农业领域的活力,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同时抓住“三联”纽带。筛选好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经济强村,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联合经济薄弱村合作开发优势特色产业,助力集体和农民增收,共建共享、抱团发展。目前确定了改革头部批“百企联百村”和“多村联合体”名单。其中,山东泰展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北苏社区,山东金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联系东笠山村,山东鲁维制药有限公司联系鲁子峪村,山东新星集团有限公司联系小王家庄村。
严格落实“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实效化”要求,试点村在确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今后发展思路。按照首先确保村集体增收的原则,确定各项目集体收益不低于40%,有现金、资源投入的再占股,合理确定股本构成,既保障村集体收入,也保证村民参与积极性。反复论证策划年底分红支撑项目和中长期发展项目,确保改革线个试点村共策划重点支撑项目23个,其中年底分红支撑项目9个。目前开发区北苏社区已与淄博农兴旅游公司达成房屋租赁协议,太河镇鲁子峪村乡村振兴学堂项目,现已完成项目建设,举办了集体经济薄弱村、乡村旅游等培训班7期、350余人,实现收益6万元。昆仑镇东笠山村中通快递标准厂房租赁项目已达成初步协定;岭子镇小王家庄初心旅馆、放心馒头房2个分红支撑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守党建引领这一底线,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组织向股份合作社、农村产业链、“两新”组织延伸,推进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多维度提升全面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引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为重要抓手,把党员和群众有效组织起来,通过发展集体股份合作社,把村规民约纳入合作社章程,把利益分配与村民遵章守纪、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等挂钩,引导农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农村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的整治和乡村新型治理体系完善的相互促进机制。目前全区组建联合党组织34个,覆盖115个村居,其中党员7076人,实现了农村布局联优、规模联大、实力联强、班子联好的目标。
目前,4个区级试点村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和土地、置业、旅游、劳务股份合作社19个,23个年底分红和中长期项目有序推进。
(一)初步实现增收分红目标。村集体收入不断壮大,预计4个试点村年底实现集体增收61万,其中北苏社区新增32万,村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村民将实现首次分红,人均100元以上,鲁子峪村将实现从无到有,群众积极性高涨。
(二)新型合作机制得到确立。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头部批多村联合体18个,创新建立了村企合作、村村合作、多村联合,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组织统领,调控手段增加,选育了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的干部,支部威信提升。与"一网三联"等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了有效衔接,形成互促互补互进的良性工作格局。
(一)抓住“一个根本”,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全面领导能力。做好新时代农村工作,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三农”各个领域,为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淄川区推进“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的根本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地位不动摇,着眼于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带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保证改革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突出“两个关键”,即通过改革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实现同步增加收入。发展是硬道理,“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蕞终是为了村强、民富。“村强”就是让村集体有钱办事、有能力干事,真正强起来、腰杆硬起来,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村居环境、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社会治理,进一步树立村级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号召力。“民富”就是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村群众组织起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创业和增收,不断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党员领导干首先争做政策的明白人、改革的带路人,认真研究中央、省、市不同层面的制度文件,全面掌握改革的内涵、路径、方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选择,让群众决策,群众不答应、不认同的事坚决不做,做到合法、合理、合情。要因地而变、因时而变、分类施策,不搞强迫命令、硬性要求,不搞一刀切,防止群众“被流转”“被规模”“被入股”。探索城乡联动、工农融合的共建共享新型合作化新机制,以合作化思路推进农民组织化,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加快城乡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重组。推进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机衔接,真正让改革体现群众意愿、积极稳妥有序、合法合理合规。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