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镇_地理百科-查字典地理网
皇城镇位于淄博市临淄区境东北部,距区政府驻地14公里,面积87.9平方公里,耕地6279.33万平方米。辖50个行政村,16089户,54089人,年内人口出生683人,人口出生率为12.63‰,比上年增长3.28个千分点,出生人口***别比为109.5,人口计划生育率为100%。在校学生574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中文名: 皇城镇 所属地区: 中国 山东省 面积: 87.9平方千米 人口: 54269人(2003年) GDP: 21.38亿元(2006年) 地理位置: 位于临淄区东北部 地方特产: 西红柿、辣椒、甜椒、茄子、西葫芦
全镇蔬菜大棚已发展到4.2万个,蔬菜种植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0%以上,蔬菜年产量突破5亿千克,蔬菜年收入5.6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70.9%。是年,在全镇推广了秸杆生物反应堆施肥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大棚微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3项农业高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大棚蔬菜生产方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民革中央、省农业厅等上级领导先后多次到该镇就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考察、指导。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先后多次对皇城镇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专题报道。全镇2000万平方米蔬菜通过了国家和省级绿色产品抽检,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蔬菜栽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大棚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应用
2006年,皇城镇大力推广大棚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取得了可喜成效。该技术能使大棚内气温提高2℃~3℃,有机质含量提高4%—5%,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大棚蔬菜栽培中存在的二氧化碳亏缺、地温低、病害严重、土壤生态恶化4大难题,使化肥、农药用量减少50%,光合效率提高30%以上,蔬菜上市期提前10~15天,收获期延长30天,提高产量20%左右。每万平方米大棚蔬菜可消化8~10万平方米地的玉米秸秆,节本增效近3000元。全镇形成了以郑辛村为中心的示范种植区,近1000个蔬菜大棚采用此项技术。该示范种植区所产蔬菜全部达到绿色蔬菜标准,被认证为淄博市绿色蔬菜配送中心生产基地。
加快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步伐,努力提升蔬菜产品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强镇绿色蔬菜检测中心和绿色蔬菜生产管理办公室的配套建设,按照国家绿色蔬菜的检测标准全面开展工作,建成镇、片、村、生产基地四位一体的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加强蔬菜产品的检测力度。在生产环节上积极提高菜农的市场竞争意识,按绿色蔬菜的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使皇城蔬菜真正成为高档、优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同时,建成北羊、南卧石、五路口、于家、张家五个千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带动作用,整建制建成全镇4.6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做好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大力引进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同时,依靠省市区科技示范园,做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在做好“翠竹”牌系列西红柿、辣椒、甜椒、茄子、西葫芦新品种及珍品果蔬的引进试验基础上,做到引进一代,储存一代、推广一代。在新技术推广方面,以南卧石村为中心发展“有机生态形无土栽培”基地1000亩,以西上村为中心发展“水肥一体化”基地900亩,以郑辛村为中心发展“秸秆生物反应堆”基地600亩。
加快蔬菜产业延伸,搞活市场经济。依靠蔬菜生产龙头,带动与蔬菜生产、销售相关的产业发展。一是做好农资经营市场及蔬菜流通批发市场的规划和管理,扩大市场经营规模,规范市场运作。以北羊为中心,建立以棚体材料销售为主的专业市场;以南卧石为中心,发展以肥料、农药销售为主的专业农资市场;以南羊为中心,侧重发展良种销售种子市场。力争用2—3年时间,把皇城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辐射力的全市蕞大的农资经营市场。二是加快蔬菜产业向精、深加工方面延伸。重点由蔬菜品牌包装、恒温库储藏等粗加工,向食品制造精加工方面发展。三是依托蔬菜产地优势,壮大蔬菜运销业,加快发展向大城市蔬菜直销业务,进军大城市蔬菜超市。四是着眼海外市场,打造国际品牌。以国际市场准入机制为标准,重点抓好“翠竹”牌系列绿色蔬菜生产的监督监测,为进军国际市场打好基础。
皇城镇把2006年定为工业发展年,盘活闲置资产,抓投入、上项目,下大气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年内,利用闲置资产,编制项目推介书面向国内外招商,取得较好效果。汇乾化工购置了原康德胶囊厂的厂房和部分设备,与香港美华国际实业集团合作共建丁木胶乳项目。项目先期投资500万美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利税800万元。引导地方企业找市场、上项目、自主开发利用闲置资产。奥花植物油改建10万吨的变***淀粉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2007年上半年改造完成,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300万元。当地私人投资的二氢环戊丙烷、氧化树脂固化剂项目利用原有化工企业闲置厂房进行技术改造,计划投资2600万元,现在厂房租赁协议已经签约,正在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2006年,皇城镇不断加大投入,发展社会事业。投资38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北齐路皇城中心街改造工程。投资12万元对主要路段进行了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有36个村进行了道路硬化,33个村完成饮水工程改造,48个村进行了电力设施改造,38个村新建或改建村卫生室,8个村建起了农民文化大院。全镇实现了有线万元改善了镇敬老院的文化生活设施,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困难户、特困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完善。
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75亿元、13.21亿元、3.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6%、24.53%、0.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7.75%。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1.59亿元,比上年增长41.18%,实现工业利税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工业利润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92万元。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比上年减少33.21%。农业经济总收入7.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960万平方米,总产量5.22万吨,比上年增长0.3%。地方财政收入1006万元,比上年增长43.51%。农民人均纯收入6668元,比上年增长11.00%。
皇城镇位于祁连山东段北坡,其南部为冷龙岭山地,北部为盖掌达扳山地,海拔在2500-5254米。南与前青海省门源县毗邻,北接武威市和永昌县,东连天祝县,西靠原山丹军马场。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约72公里,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
皇城镇土地资源比较丰富,总面积约50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1万亩,林地面积86.98万亩。
境内共有草原面积2897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积2115.27平方公里,主要属高山灌丛草场、草甸草场、草原草场,是甘肃省的著名草原之一。森林面积163.66万亩,木材积蓄量114.4万立方米。
野生动物有鹿、獐、熊、豹、猞猁、青羊等,都属国家或省级保护动物。
主要河流有东大河,流域面积1545平方公里,境内长度65.8公里,还有冰川面积54.28平方公里和库面、湖泊、天池等众多的水面资源。
现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铜、金、莹石、石绵、石灰石、花岗岩等。
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有石佛崖石窟,1981年被列为省级保护单位;永昌王妃墓(俗称娘娘坟),位于泱翔境内,始建于元代末年;另外,还有庙尔沟、上石桥、皇城水库以及河西走廊蕞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沙沟寺等风景名胜区。
1949年划归青海省门源县辖;1959年划归肃南县辖;1962年改制皇城区;1971年划归永昌县辖;1972年归属肃南县至今。2004年12月撤销原区建制,成立皇城镇,下设18个行政村。
皇城镇是肃南县“甘肃高山细毛羊”主产区之一,牧业收入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该镇牢牢牵住优质高山细毛羊这个发展畜牧业经济的“牛鼻子”不放,推进了畜牧业由数量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
全家只有4口人的西城村牧民安自民连牛带羊500多头只,2000多亩的冬春草场全部进行了围栏,目前正准备1万多元围栏1000多亩夏场。通过草场围栏,牧民在减轻劳动强度、实行计划放牧、恢复草原植被等方面尝到了甜头,围栏草原的积极***高涨。今年,牧民自筹资金围栏草原15.7万亩,使全镇围栏封育草场累计达到了130.4万亩,冬春秋草场基本得到围栏,部分夏季草场也已得到围栏,草原植被得到了恢复,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
在皇城镇,养畜暖棚已经是牧民们必不可少的生产设施,它在育肥保膘、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仅2007年以来全镇就新建畜棚77座,其中31座是高标准暖棚,该镇已全部实现了养畜暖棚化,部分牧户已“喜新厌旧”,修建了高标准的玻璃钢架暖棚。西城村全村牧业户共计49户,已经有43户建起了钢架玻璃暖棚。牧民群众采用舍饲和半舍饲方式,培育肉羊育肥户126户,育肥牛羊达到3.15万头只,利用暖棚接羔育幼,使仔畜成活率达到了96.8%。在缓解草畜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由低产出的传统畜牧业向高效的季节畜牧业转变。
该镇还依托恢复和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农业综合开发、退牧还草、农牧村安全饮水、牧区节水示范工程等建设项目,强化了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维修配种站10座,新建药浴池1座,维修牧道45公里,在干旱草原累计建成水井、水窖442眼,完******工防蝗45万亩,建******工种草百亩村10个,种草5617.9亩,增强了畜牧业发展后劲。镇上还通过调整畜种结构,畜种改良等扩大规模养殖途径,提高了牲畜的品质和个体生产***能。镇上采取有效措施,压缩了经济效益较差、不利于草原植被保护的牦牛、山羊、土种羊的养殖,扩大细毛羊的饲养量。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大畜、山羊、土种羊的饲养量较去年同比分别下降3.2%、4.5%和8.9%,细毛羊养殖由2006年的90%提高到91.6%,牲畜的商品率达到了59.5%。2008年4月份,牧民自筹资金4.36万元,从省羊场、县育种场引进优质细毛种公羊97只,为2008年畜种改良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牲畜饲养量达到了23万多头只,总增各类牲畜7万头只,总增率为32.27%,今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4550元。
皇城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为更好地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马桥镇计生办在做好育龄期妇女管理的同时,将退出育龄期的妇女纳入服务范围,计生办人员认识到处于绝经期的妇女仍未取出宫内节育器,将对身体不利,为了让这些早年为计划生育工作作出贡献的妇女享受到计划生育的好处。镇计生办积极与区计生服务站联系为30余名退出育龄期的妇女实行了免费取环手术。
镇计生办技术随访人员在随访时认识到处于育儿期的育龄群众在婴幼儿早期教育方面存在盲区,并且她们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镇计生办把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入户随访的重点,现场指导的同时,印制成小册子发给育龄群众。提倡育龄群众在少生的基础上,把婴幼儿培养成才。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