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正当时意气风发向未来
金秋时节,万物由繁茂趋向成熟。孝妇河畔,肩负主城区“提质增容”重任的淄博经开区,牢牢锚定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窗口的使命,围绕“稳进增效、惠民有感”工作思路,聚焦“五抓五促”工作重点,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1600多个日日夜夜,一路奋进,从探路追赶到赶超跨越。
——产业为基。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效应加速显现。1—8月份,全区1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3.53亿元,同比增长15.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8%。
——民生为本。全区旧村改造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始陆续交付,2024年10项重大民生实事加快推进,住房、就医更有保障,养老更有品质,教育更加均衡,公共服务进一步泛在可及,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经济运行质效齐升,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一项项成就、一串串数字,饱含着底气、信心与希望,昭示着淄博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拼搏争先的精神风貌,见证着淄博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招什么?目标明确——围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及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同步开展现代农业、教育卫生、精品文旅等产业全方位招商,紧盯主导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等,全力招大引强;坚持“链式思维”,开展“链式招商”,将“延链、补链、强链”融入招商全过程,提升招商实效。
谁来招?高位推动——淄博经开区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带队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开展常态化招商13次,对接项目40个,成功促成三辰北方新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项目、佳沃(淄博)全球数智农食融合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项目落户淄博经开区。
怎么招?创举连连——深入辖区现有企业摸清产业上下游配套情况,梳理一批有产业带动能力和寻商招商潜力的重点企业,建立服务本地重点企业信息库,进而建链补链、链式招商;全面梳理区重点企业后,精心绘制相关产业链开放合作、平台载体、产业用地、投资合作等“四张图”,为相关链条做大做强打好基础,重点在知名品牌和头部企业招引上寻求突破;发挥现有企业以商招商优势,探索实行“本地企业+域外企业”“本地产品+国内国外头部企业”“本地企业+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模式,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带动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印证成绩。2024年1—9月,新签约招商项目22个,签约金额144.8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项目22个,同比增长22.2%;省外到位资金33.1亿元,同比增长20.8%;新开工新投产项目13个,计划投资额32.3亿元。
带着这股“拼”劲,淄博经开区真抓实干、紧抓快干,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山东华致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工,刷新了“经开速度”,其背后是一支专业化招商队伍及其提供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淄博经开区共有26家铝基新材料企业,截至2023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123.3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1.46%;这里有建陶企业32家、51条生产线亿立方米陶瓷,占全市总产能的70%。
传统产业在淄博经开区产业版图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塑造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淄博经开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全力推动铝基新材料产业升级、链群提质,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中国头部个氧化铝生产基地就诞生在如今的淄博经开区,背靠这棵“大树”,铝基新材料产业在该区聚链成群、集群绽放。这其中,既有盛日奥鹏等深耕本土多年的老牌劲旅,也有芯科众联、澳远新材料等风头正盛的后起之秀。依托辖区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铝基新材料产业已从当初的一枝独秀发展成为如今的百花齐放,成为淄博经开区持续发展和壮大的底气。
铝基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建陶产业亦是如此。在经历过一番大浪淘沙后,淄博经开区的建陶企业完成了涅槃重生,再次以昂扬的姿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翱翔。在9月5日召开的2024南北陶业论坛上,各路业内大咖纷纷感叹,淄博经开区建陶产业的发展颠覆了原有的认知,有些工艺和技术已经实现了领先。
传统产业厚积薄发,新兴产业全面起势。不久前,参加2024淄博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与生态建设大会的专家和企业家在研讨之余,专程赴淄博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园参观了梅卡曼德(淄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先进的AI+3D视觉解决方案已经在汽车、物流、重工等众多领域规模化落地,业务覆盖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产业是淄博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养健康等众多场景。如今,淄博经开区高标准谋划建设各类产业载体30余个,淄博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园、中宝航·智汇科创工园等多个园区加速崛起,在“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的引领下,新赛道、新载体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天的赋予,更是后天的培育。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紧紧围绕“抓整治、优生态、促发展”任务目标,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主线,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8月份,全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143天,并列全市第3名,省控孝妇河张周路桥断面水质为Ⅲ类水,优良水体比例100%。
为激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动力”,淄博经开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区镇力量为主导,设立年度预算专项资金进行奖补,搭建起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比拼的“舞台”,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凝聚起环境整治合力。
下大力气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淄博经开区持续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不仅新建、改扩建了凯盛湖湿地公园、青年公园这样包容性大、承载力强的“大块头”,还设有30余处街头游园、口袋公园这样便捷群众的“小场景”。这些“大块头”和“小场景”,犹如全域公园版图中的一个个支点,以点连线、以线成面,让“全域景观”这个概念更加清晰、立体化呈现。
从草木葱茏的孝妇河畔,到小而精美的口袋公园;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如今的淄博经开区,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经开蓝”,放眼环顾“宜城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转化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坚定不移‘增福祉’,以短板补齐引领民生事业改善。”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新春头部会上,淄博经开区对打造高品质民生提出明确要求,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以高品质民生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10月初,淄博经开区傅家镇山障埠村旧村改造项目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施工人员正忙着入户水表及热力入户锁闭阀安装等收尾工作,到月底,这批房子就会交付到老百姓手中。安居才能乐业,去年以来,淄博经开区将旧村改造作为“抓民生、补短板、促发展”行动的重要支撑,紧盯制约旧村改造完成的堵点、难点、困点,敢于涉险滩、破坚冰、闯难关,集中推进12个旧村改造项目,目前各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陆续交付。
教育是区域民生的重要基石。一直以来,淄博经开区秉承“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多大的投入都值得”的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2022年8月,淄博经开区联合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启动全域教育提升项目,借助“外脑”之力,弥补自身短板。同时,总投资约2.4亿元,先后规划推进铝城一小改扩建、考工路小学等项目建设,完成文苑学校等7所学校“薄改”和改善乡村办学条件等项目,一系列“软硬兼施”的举措让全区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在家门口就能挂上北京“专家号”,让“好看病、看好病”照进现实。自2023年以来,淄博经开区邀请北京和山东省内名医来此坐诊、巡诊,全面搭建三级医疗体系。截至目前,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建成1个特色专科,并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为患者提供接诊、检查、住院等“一站式”服务。
金秋时节,万物由繁茂趋向成熟。孝妇河畔,肩负主城区“提质增容”重任的淄博经开区,牢牢锚定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窗口的使命,围绕“稳进增效、惠民有感”工作思路,聚焦“五抓五促”工作重点,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1600多个日日夜夜,一路奋进,从探路追赶到赶超跨越。
——产业为基。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效应加速显现。1—8月份,全区1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3.53亿元,同比增长15.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8%。
——民生为本。全区旧村改造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始陆续交付,2024年10项重大民生实事加快推进,住房、就医更有保障,养老更有品质,教育更加均衡,公共服务进一步泛在可及,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经济运行质效齐升,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一项项成就、一串串数字,饱含着底气、信心与希望,昭示着淄博经开区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拼搏争先的精神风貌,见证着淄博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招什么?目标明确——围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及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同步开展现代农业、教育卫生、精品文旅等产业全方位招商,紧盯主导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等,全力招大引强;坚持“链式思维”,开展“链式招商”,将“延链、补链、强链”融入招商全过程,提升招商实效。
谁来招?高位推动——淄博经开区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带队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开展常态化招商13次,对接项目40个,成功促成三辰北方新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项目、佳沃(淄博)全球数智农食融合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项目落户淄博经开区。
怎么招?创举连连——深入辖区现有企业摸清产业上下游配套情况,梳理一批有产业带动能力和寻商招商潜力的重点企业,建立服务本地重点企业信息库,进而建链补链、链式招商;全面梳理区重点企业后,精心绘制相关产业链开放合作、平台载体、产业用地、投资合作等“四张图”,为相关链条做大做强打好基础,重点在知名品牌和头部企业招引上寻求突破;发挥现有企业以商招商优势,探索实行“本地企业+域外企业”“本地产品+国内国外头部企业”“本地企业+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模式,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带动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印证成绩。2024年1—9月,新签约招商项目22个,签约金额144.8亿元;新引进过亿元项目22个,同比增长22.2%;省外到位资金33.1亿元,同比增长20.8%;新开工新投产项目13个,计划投资额32.3亿元。
带着这股“拼”劲,淄博经开区真抓实干、紧抓快干,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山东华致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工,刷新了“经开速度”,其背后是一支专业化招商队伍及其提供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淄博经开区共有26家铝基新材料企业,截至2023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123.3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1.46%;这里有建陶企业32家、51条生产线亿立方米陶瓷,占全市总产能的70%。
传统产业在淄博经开区产业版图中占据主导地位,如何塑造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淄博经开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全力推动铝基新材料产业升级、链群提质,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中国头部个氧化铝生产基地就诞生在如今的淄博经开区,背靠这棵“大树”,铝基新材料产业在该区聚链成群、集群绽放。这其中,既有盛日奥鹏等深耕本土多年的老牌劲旅,也有芯科众联、澳远新材料等风头正盛的后起之秀。依托辖区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铝基新材料产业已从当初的一枝独秀发展成为如今的百花齐放,成为淄博经开区持续发展和壮大的底气。
铝基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建陶产业亦是如此。在经历过一番大浪淘沙后,淄博经开区的建陶企业完成了涅槃重生,再次以昂扬的姿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翱翔。在9月5日召开的2024南北陶业论坛上,各路业内大咖纷纷感叹,淄博经开区建陶产业的发展颠覆了原有的认知,有些工艺和技术已经实现了领先。
传统产业厚积薄发,新兴产业全面起势。不久前,参加2024淄博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与生态建设大会的专家和企业家在研讨之余,专程赴淄博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园参观了梅卡曼德(淄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先进的AI+3D视觉解决方案已经在汽车、物流、重工等众多领域规模化落地,业务覆盖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产业是淄博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养健康等众多场景。如今,淄博经开区高标准谋划建设各类产业载体30余个,淄博经开区先进制造产业园、中宝航·智汇科创工园等多个园区加速崛起,在“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的引领下,新赛道、新载体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天的赋予,更是后天的培育。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紧紧围绕“抓整治、优生态、促发展”任务目标,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主线,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1—8月份,全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143天,并列全市第3名,省控孝妇河张周路桥断面水质为Ⅲ类水,优良水体比例100%。
为激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动力”,淄博经开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区镇力量为主导,设立年度预算专项资金进行奖补,搭建起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比拼的“舞台”,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凝聚起环境整治合力。
下大力气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淄博经开区持续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不仅新建、改扩建了凯盛湖湿地公园、青年公园这样包容性大、承载力强的“大块头”,还设有30余处街头游园、口袋公园这样便捷群众的“小场景”。这些“大块头”和“小场景”,犹如全域公园版图中的一个个支点,以点连线、以线成面,让“全域景观”这个概念更加清晰、立体化呈现。
从草木葱茏的孝妇河畔,到小而精美的口袋公园;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如今的淄博经开区,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经开蓝”,放眼环顾“宜城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转化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坚定不移‘增福祉’,以短板补齐引领民生事业改善。”在今年年初召开的新春头部会上,淄博经开区对打造高品质民生提出明确要求,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以高品质民生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10月初,淄博经开区傅家镇山障埠村旧村改造项目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施工人员正忙着入户水表及热力入户锁闭阀安装等收尾工作,到月底,这批房子就会交付到老百姓手中。安居才能乐业,去年以来,淄博经开区将旧村改造作为“抓民生、补短板、促发展”行动的重要支撑,紧盯制约旧村改造完成的堵点、难点、困点,敢于涉险滩、破坚冰、闯难关,集中推进12个旧村改造项目,目前各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陆续交付。
教育是区域民生的重要基石。一直以来,淄博经开区秉承“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多大的投入都值得”的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2022年8月,淄博经开区联合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启动全域教育提升项目,借助“外脑”之力,弥补自身短板。同时,总投资约2.4亿元,先后规划推进铝城一小改扩建、考工路小学等项目建设,完成文苑学校等7所学校“薄改”和改善乡村办学条件等项目,一系列“软硬兼施”的举措让全区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在家门口就能挂上北京“专家号”,让“好看病、看好病”照进现实。自2023年以来,淄博经开区邀请北京和山东省内名医来此坐诊、巡诊,全面搭建三级医疗体系。截至目前,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建成1个特色专科,并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为患者提供接诊、检查、住院等“一站式”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