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将推动认知迭代扫除转型升级路途中的一切障碍
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全面总结,让在淄博工作了十多年、把淄博当做第二故乡的记者,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淄博聚焦育新机开新局,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前瞻思维融入“双循环”,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深化“六大赋能”、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勠力同心,迅速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上升通道,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转折性变化: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9%,均列全省第四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列全省第二位;入选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17个,列全省头部位……
淄博的年中考成绩证明,淄博对区域发展作出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安排,“优”和“扩”两篇文章和产业组织理念以及推动转型发展的目标、方法、路径准确无误,也证明面对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淄博的领导干部既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境界,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历史定力,也有敢打能赢的拼劲和血性,更有运筹帷幄攻坚克难的魄力和能力。
记者通过体悟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努力探究这些深刻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当“施工图”、“路线图”确定以后,党员领导干部是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蕞关键的变量!也正因为如此,淄博市始终狠抓领导干部思维理念、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是破解转型难题的关键一环。
8月5日至7日,淄博市召开2021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会议,记者随与会人员对各区县、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观摩。当看到12000多亩被拆除的低效用地,空荡荡、孤单单的静卧在经开区本该高楼林立的“闹市”里,记者被深深地震撼了:这背后,经开区的党员干部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被拆除厂房和住房的企业主和市民,对经开区和这座城市的未来是多么憧憬和充满信心?市委、市政府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摈弃“土地财政”的惯常思维?这又是怎样一种敢于为淄博未来发展留白的“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格局?
老工业城市淄博转型升级压力大,阵痛期长,固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关键的因素则在于不少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重视学习提高“干成事”的本领,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不断涌现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陷入“老经验不管用、新知识不具备”的窘境,只满足于和自己比,和过去比,开拓创新、拥抱新经济的能力、动力和魄力不足。
早在2019年9月5日,淄博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对淄博干部的精神状态、知识结构、专业素养进行了清醒分析。市委要求每个干部都要有走出“舒适区”的决心和毅力,要强化“有解思维”,从转变作风入手,拿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志在必得的信心,打开淄博转型发展的新空间。
转型是一道必须闯的大关口,也是一场输不得的硬仗,需要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有解决难题能力的“狮子型”干部;但转型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肯下苦功夫笨功夫的“老黄牛型”干部。市委就是要大胆提拔重用这两种干部。
本领恐慌是不少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时畏难发愁的根源。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必须增强提升能力本领的责任感紧迫感。2020年9月17日,淄博启动了“千名干部进名校”专业能力提升行动,目的是以层次更高、内容更精准、形式更多样的培训,使淄博市党员干部紧盯前沿、高点定位,优化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锤炼能力本领,为推动淄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市委下决心用三年时间,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名校”专业能力提升行动和党校培训,把各级干部轮训一遍,就是要推动干部全面提升能力本领,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和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治理水平提供过硬有力的素质保障、能力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