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淄味」香飘全球的底气在哪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让「淄味」香飘全球的底气在哪里?
近年来,国内预制食品产业受到多方资本热捧,无论是IDG、高瓴等知名风投机构,还是美团、盒马鲜生等外送平台,甚至传统餐饮大鳄海底捞下属的蜀海等,都纷纷入局,国内预制食品正处在高速成长阶段。
在这条新经济赛道上,山东淄博率先布局,抢抓风口,借着“2022年中国(山东)预制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预制品产业发展大会”)在淄博举办的东风,提出将淄博打造为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发展高地。
预制食品/预制菜,指的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类辅料,用现代化标准集中生产,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环节预加工完成,再采用极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按照食用方式,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早在1920年,随着世界头部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试制成功,美国就从速冻加工品迈入了预制菜时代。与中国隔水相望的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净菜加工配送,2020年日本预制菜规模达到238.5亿美元,行业渗透率60%以上。
在国内,预制菜行业在近十年才为人熟知,其快速发展与消费升级、后疫情时代对餐饮消费习惯的改变、冷链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等息息相关。
在疫情催生的“宅经济”中,很多忙碌的都市年轻人把囤货目光投向了预制菜,毕竟,只需微波炉里转一转,即可享用热腾腾的美味,还省去了洗菜、切菜、刷锅、洗碗等成本。
预制菜的性价比同样受到商家青睐,预制菜和料理包可以帮助餐饮企业节省部分人工成本,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90%以上餐饮企业发力外卖食品,其中91.6%的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物。
从对预制菜的定义中,可以看到,这个产业串起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既能与实体经济挂钩,又能结合电商,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到2025年该行业规模预计超过8300亿元,未来有望成为万亿级别产业。
目前,预制食品发展较快的省份为广东、山东、福建、江苏等,其中山东凭借蔬菜肉类等食材和食品加工产业优势,已培育出相关企业1.5万家,A股上市企业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淄博,为何敢于抓住预制菜风口,提出要用5年时间,打造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发展高地?
让世界了解“淄味”、让“淄味”飘香全球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和八大菜系之首——鲁菜的起源地,淄博有着绵延千年的饮食文化底蕴。早在2600多年前,齐国就出现了史上蕞早的地方风味菜和头部批私人饭馆,诞生了蕞早的烹饪调和之术;南北朝时期,淄博诞生了我国蕞早、蕞完整的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巨著——《齐民要术》,其中仅食物加工一项就有多达26篇记录,奠定了中式烹饪技法的框架;2016年,中国食文化研究会评审认定淄博博山为鲁菜发源地。
知美食、懂美食的文化传统,构成了淄博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底色,也是淄博抢占预制菜高地的产业基因。在数千年的发展脉络中,淄博美食既坚守本心,又不断推陈出新,去年火出圈的淄博烧烤,就是淄博美食鲜活生命力的有力佐证。
从地理位置来看,淄博位于北纬37度黄金线上,诞育了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博山猕猴桃、临淄西红柿等大批特色农产品,为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备齐了优质原料。
淄博作为鲁菜源头,拥有周村烧饼、豆腐箱子、酥锅、淄博烧烤等众多声名在外的美食,这些均可作为预制菜的菜式基础,后期投入市场,将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冷链物流是预制菜的生命线,淄博近年来加快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的绿色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建成全国首个“盒马市”,成为阿里集团全国5大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引进全国蕞大的冻肉进口商新协航。目前全市冷库容积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冷库可覆盖和辐射全国300余个大中城市。
从省到市各级政府层面的推动和支持,则是打造“中国淄味”的有力推手。此次预制品产业发展大会,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与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中国肉类协会、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共同举办,此次大会将“极大提升淄博预制食品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提升淄博乃至山东预制食品产业发展水平”。
由此看来,淄博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均已完备。
据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趋势及商业布局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
与此同时,预制菜作为新兴市场,当前尚缺乏统一明晰的标准和规范,“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如是说;同时,企业层面和城市层面入局者众多,但未形成有序的竞争格局,暂无行业龙头出现。
这意味着,作为一片蓝海的预制菜产业虽然未来前景广阔,但行业整体也面临了挑战与机遇同在的境况。
在此背景下,淄博在预制品产业发展大会之后有何具体动作,使其能充分发挥鲁菜之乡产业链优势,抢占预制菜市场先机,备受瞩目。
就在预制品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前夕,淄博市会同国研智库等研究机构起草了《淄博市预制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全国首个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的地级市。
到2024年,淄博要力争搭建起全市预制食品产业架构,打造以鲁菜为特色的“中国淄味”高端预制食品系列品牌,形成荤素食搭配、主辅食融合、南北菜兼顾、国内外皆宜的多品种、多风味预制食品体系,产业规模达到500亿级;
到2026年,淄博预制食品产业规模要突破1000亿元;
到2035年,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将淄博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特色发展高地。
可以说,这份高屋建瓴的规划不仅透露了淄博发展预制菜产业具体目标,更彰显了淄博走预制菜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决心之下,是淄博的行动。当前,淄博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预制菜园区——齐鲁预制菜科创产业园。5月27日,该园区迎来了头部批100吨即将进行冷链仓储的预制菜。
除了产业园区建设,淄博还在资金支持、高校合作、招商引资、片区协作等方面给出“淄博方案”,如在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上,“淄博市20亿预制菜创新产业发展基金”“中垦淄博冷链物流30亿基金”同时发布,为淄博预制菜产业注入了金融活水。
或许,正是得益于淄博在预制菜产业方面打出的一系列“先手棋”,让其获得了优质企业的青睐。仅在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上,就有天津莎莎天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分别与张店区、博山区、周村区、淄博高新区、淄博经开区签约。
如果说鲁菜之乡、农业大省的历史名号给了淄博发源预制菜的底色,那么紧抓风口、敢于创新的开放发展思路则给了淄博打造预制菜高地的底气。如今,整齐排列的冷链仓储、拔地而起的产业园区、日夜兼程的菜品研发都在诉说着这座文明古城跃级腾飞的奋斗故事,也唯有这样的城市才有可能“把产业热点变成发展亮点,让先发优势化为领跑胜势。”
我们一同期待,通过一个个小小的预制菜包装,让喷香的淄博和千年齐文化、鲁菜文化漂洋过海,传遍全球,成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IP提供思路、做好示范。
文字/迦叶、柒陆壹 编辑/柒陆壹
图片/好客山东网、新浪山东 监制/蓝色
出品/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委网信办 × 新浪山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