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产、西城、北商、南园”!淄博经开区“未来之城”建设步入“快车道”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东产、西城、北商、南园”!淄博经开区“未来之城”建设步入“快车道”
7月26日至29日,淄博市组织召开2022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会。7月26日下午,观摩团来到淄博经开区,对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基础设施系统提升工程、张冉新村建设项目进行观摩点评。
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未来之城”的定位,坚持“快”字当先,树立效率法则,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和区工委确定的“1333”发展思路,在加速起跑中逐步清晰了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战术、理顺了体制机制、提升了干部认知,全区呈现出全面起势、全面发展的向好态势。
2022年,淄博经开区策划总投资564.8亿元的市区重点项目97个,其中32个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24.1亿元,投资完成率51.3%,新开工省市重大项目9个,时序开工率112.5%。
园区建设是淄博经开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建设“未来之城”的强力支撑。经开区按照“东产、西城、北商、南园”的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以专业团队运营平台、头部企业沿链招引、产业生态集中塑成的园区开发招引模式。目前,已签约或达成入驻意向的项目有320余个。
同时,在经开区的项目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的项目建设也颇具亮点。
今年新规划的海岱大道东延、淄河大道东延、东四路等18条路网建设项目,进一步打通了经开区的“七经八脉”,让全区经济整体运转更加流畅;今年启动实施的漫泗河生态工程,对漫泗河11公里的绿色廊道进行全流域打造,将联同孝妇河、唐家山,形成一条贯穿南城辐射80平方公里的生态长廊,一幅特色山水城区画卷正徐徐展开。
张冉新村建设项目着眼连片“大社区”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群众未来生活的“样板社区”。项目位于孝妇河东岸,坐拥城市核心山水景观与优质商业资源,活动中心、养老公寓、购物场所及周边配套学校一应俱全,高品质的生活社区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后,淄博经开区将全面融入全市拥河发展战略,处理好保持定力和加速起跑的关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实施产业园区攻坚行动、“双招双引”提质升级攻坚行动,拉长新材料传统优势产业、补全数字经济短板、布局新能源制造未来产业,推进“存量更新”、“增量崛起”,努力打造全市拥河发展先行区、老工矿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新经济发展活力区。
已开工建设110亩,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约7.1万平米。主要建设“三区两中心一平台”即:研发办公区、生产制造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园区运营中心、审批服务中心;数字赋能平台,全力打造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服务生态体系。
目前,基础施工部分已基本结束。招商工作已完成60%。园区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安排就业岗位700个。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开区确定的“1333”发展思路中三大重点任务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一次性、饱和式开发的模式,全面统筹、快速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力争在短时间内形成更多有效投资,激发区域潜力、产生牵动效益。
其中,在先期建设完成总里程49公里的华福大道、考工路等14条道路的基础上,今年,突出融入市级大交通网络,总投资约19.8亿元,科学谋划淄河大道东延、海岱大道东延等18项路网建设项目,实现区域间的大贯通,打造链接省会经济圈的重要枢纽。
漫四河生态系统提升工程,总投资11.39亿元,规划建设“一河、两岸、十二景”,将联同孝妇河、唐家山形成一条辐射80平方公里的生态长廊,打造一道靓丽的河湖生态风景线.张冉新村建设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